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回首
静悄悄的沙滩

  周亚娟

  似乎是一夜之间,村前的丹江河滩一下子冒出三四条采沙船,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更可恶的是,为了给拉沙子的大卡车修便道,砍毁了十几棵生长了几十年的参天白杨。拉沙子的车一天到晚不停地来回跑,原先平坦的河堤路变得凸凹不平、沙土飞扬。只可惜村上的男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对于采沙的事,是敢怒不敢言。
  转眼到了收麦季节,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村了,耳闻目睹了采沙者的行径后,大伙义愤填膺。就这样,村上的一些年轻人经过周密的计划,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将采沙人建在河滩上的小土屋围得严严实实。采沙人见村民们来势汹汹,匆匆收拾行囊,顾不得拉走采沙船和其他设备,连夜逃离河滩。
  村里有个叫敏亮的小伙子,高中毕业后跟着二叔学泥水匠活计,从赶走采沙人那晚开始,他就盘算起河滩采沙的营生。他鼓动从小一起长大的安顺、青远、二猛采沙。这几个人中,安顺最正直厚道,不管在老辈人还是在青年人中,人缘最好。安顺最初不愿意干,但最终经不住敏亮等人的软磨硬缠,答应采沙,并做沙场直接领导人,但条件是:沙子换来的钱必须给村上每户按人口定期分红。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安顺三十六岁生日,按照村里人的说法,三十六岁是一道坎,应该好好热闹一番,一则驱灾避难,二则祈福求安。安顺和媳妇桂花商量不过这个生日,可安顺娘却坚持要给儿子大过,她说安顺娶了个好媳妇,生下一对龙凤胎,家里盖了两层楼房,算是家业兴旺,应该好好庆贺,只求儿孙能够平安。安顺拗不过老娘,只好服从。
  这天上午,乡亲们都来凑热闹,安顺西装革履,身披大红锦缎,完全沉浸在生日的喜庆之中。下午四点多,酒过饭毕,客人们陆续离去。劳累了一天的安顺娘忽然想起了孙儿孙女,就吆喝几个正在刷洗锅碗的本家媳妇帮忙找,这时邻居家说饭前看见两个娃朝着河堤路方向去了,说是去接南沟住的外婆。这下人们可慌了手脚,安顺心跳加快,桂花两腿发软。安顺喊来敏亮,两人骑着摩托车直奔河滩。河滩上异常平静,一种不祥的感觉袭上安顺心头。他们在河滩上呼唤着、寻找着,从一个沙坑到另一个沙坑……
  “轰隆隆”一声闷雷,夹杂着一道强烈的闪电,就在这一瞬间,安顺在一个积水很深的沙坑边,看见女儿欢欢和儿子乐乐的衣裤,一阵天旋地转,安顺倒在了沙坑边。
  安顺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下午,敏亮、青远和二猛红肿着眼睛陪伴在床边,唯独没有看见媳妇、儿女和老娘。安顺拼命地叫喊着把孩子领来,无奈之下,敏亮只好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安顺听。
  安顺不相信敏亮的话,他哭闹着要见老娘,敏亮就告诉他70岁的老娘受不了这个打击,在孩子出事的当天晚上就病了,卧床不起。安顺喊了声“娘”就昏死过去。醒来后的安顺又闹着要见桂花,敏亮支吾着告诉他,桂花听到孩子下到沙坑玩水被淹死的消息后,当场就疯了,整天在河滩边又哭又闹,说是找孩子,就是不肯回家。安顺听了敏亮的话,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好几次把头往墙上撞,多亏敏亮、青远寸步不离地守护着。
  三个月后的一天,安顺叫来敏亮、青远和二猛,租来一辆装载机将囤积的沙子填回沙坑,又把河道上下平整疏通了一遍。后来,安顺叮咛二婶照顾好桂花,背起行李外出打工去了。
  宽阔的丹江河滩,又恢复了以前的平静。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