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吴堡县脱贫路上的强劲足音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靳天龙 通讯员 辛亚娥
  近日,笔者从吴堡县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6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03户13913名贫困人口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37%以下。鲜活的数字跳动着令人心动的音符,这是吴堡县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踏出的坚实足音。
  吴堡县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有100个行政村,5个居民社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因素,全县66个行政村6796户14874名贫困群众渴望摘掉“穷帽”。为此,吴堡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书记、县长分片包抓,6名县委常委挂帅6个镇(街道)扶贫团团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下乡,走进贫困户家中唠家常、问疾苦,把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息依据。
  “不愁吃穿学能上,重病慢病不用扛,住房安全有保障。”吴堡县的63个包扶部门、112名“第一书记”和2196名帮扶干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沉到扶贫一线和贫困户结对子,用自身的辛苦换取群众的幸福。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吴堡县不仅带着感情责任去扶贫,还带着真金白银去扶贫。据了解,2018年,吴堡县全年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57亿元,使64个村退出,3780户7257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7%。其中,投资5200余万元,推动教育、健康、兜底救助等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实;投入个户产业扶持资金1900余万元,统筹发展农、林、牧、商四大类共26项产业,带动贫困户5586户12587人;投资5600余万元,10个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带动2109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800元;投资7100余万元,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
  在住房保障上,吴堡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措施,实现群众住有所居。该县因地制宜,探索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新路子,在县城内选址布局5个集中安置点,815户2430名贫困户告别危房住上了新居。
  开出新药方,健康有保障。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堡县按照“一村建站、联村服务”的思路,新建56所中心村标准化卫生室,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配齐了乡村医务人员,实现了贫困村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服务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与大病保险的费用全部由财政代缴,县域内住院免除住院押金,不设起付线,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经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救助、民政兜底报销后实际报付比例达到了90%。
  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吴堡县着眼于中长期特色产业,实施以手工空心挂面、传统老黑酱、蚕桑、山地苹果、猪羊养殖等为主导的产业脱贫模式,将扶贫资金与农村“三变”改革衔接,让贫困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与此同时,该县还抓住苏陕协作契机,精选出适合贫困户种植和加工的红枣、手工空心挂面等特色农产品,统一为农户指导、收购、销售,总收购资金1043万元,覆盖全县75个村2253户贫困户4718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