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社会力量参与:非公企业助脱贫




张黎江 本报记者 边浩
“看着扶贫干部忙得热火朝天,假都休不成,而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找不到抓手,找不到着力点,我们也着急。自从‘六帮’施行以来,我们民营企业帮扶的方向更加明确,帮扶效果也更明显了。”宝鸡天翔商砼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长边彦荣说。
陇县在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听取企业意见的前提下,通过帮志气、帮产业、帮技术、帮就业、帮招商、帮难关,引导30多家本地民营企业与全县1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走出一条非公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路子。
让贫困户的产业多起来
2018年5月,陇县组织宝鸡天翔商砼混凝土有限公司、宝鸡海川交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陇县华艺民俗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成镇关山村结成扶贫帮扶对子。目前,关山村有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因为离关山草原近,帮扶企业建议贫困户搞养殖和旅游辐射产业。于是,有的贫困户依托养殖场开始养牛,有的贫困户开始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每户每年预计可增收4000元。
“六帮促脱贫”活动以来,陕西森美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不定时地到结对帮扶的新集川镇南坡村考察,与村镇干部和村民深入交流。在巩固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扩大中药材、烤烟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畜牧业,坚持走“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集约化”的现代特色高效产业发展路子。
南坡村现已建成艾草种植基地120亩,黄芪种植基地80亩;正在建设500只奶山羊养殖大棚8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并实现并网发电;105户贫困户入股镇区香菇大棚,产业脱贫形势大好。
让贫困户的技术硬起来
“如今我在家门口务工,不仅可以学到技术,还能挣钱照顾家里,脱贫已经不是问题。”提起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就业帮扶,温水镇坪头村贫困群众王玉凤充满了感激之情。由于要照顾老人,今年50岁的王玉凤不能外出打工,全家仅靠3亩多土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在坪头村建厂后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王玉凤成为该公司一员。如今,王玉凤已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管理人员,年收入3.6万元。
“六帮促脱贫”开展以来,陇县组建党外知识分子科技服务团,分别深入1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活动,解决技术问题40余个、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为群众进行旱作地膜玉米种植技术、核桃栽培及管理技术培训,受训群众1300余人;发动并落实地膜玉米种植面积3360亩,为群众免费提供地膜10980公斤,价值1.4万余元。其中,西合药业李军虎、盛源果品马培军积极进村开展中药材种植、果树栽植、防冻等技术培训。
让贫困户的志气长起来
在开展“扶智扶志”教育过程中,陕西森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淑建结合自己的成长史和创业史现身说法,鼓励贫困户增强信心、勤劳致富,用艰苦奋斗精神创造自己有尊严的幸福人生。
“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就知道在土里扒,见了人也不愿意多说话,现在我在森美超市打工,工作轻松,家里还有了一定的储蓄。”天城镇马王咀村3组的杨晓花满是感激地说。
2018年5月以来,陇县采取多种形式,发挥非公企业作用助力脱贫攻坚。通过个人讲述创业故事等形式扶智扶志,为贫困群众开展扶智扶志教育700多人次。
在脱贫攻坚战中,陇县县委统战部主动作为,牵头、组织、协调全县社会扶贫工作,通过“六帮促脱贫”,陇县县域非公经济累计投入款物共计1673.47万元,其中扶持产业和公益事业投入资金718.6万元,企业产业项目投资550万元,捐物价值404.87万元。开展中蜂养殖、核桃栽植、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活动,受训群众2300余人,全县非公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1200余人。
言论
“企业担当”不能缺场
■黄敏
自脱贫攻坚以来,广大非公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发展产业、帮扶就业带动群众脱贫,充分体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由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发起的“万企帮万村”活动,就是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聚集企业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脱贫攻坚是一场长期的战役,需要凝聚更多社会力量。非公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获得发展,那么在扶贫工作中也应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来搞活贫困地区经济,充分挥发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通过引进项目、投资办厂、捐资助学、发展产业、安置就业、改造环境等途径,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陇县天翔商砼、陕西森美、海川物流等一大批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非公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脱贫攻坚,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容忽视。非公企业应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以及精准扶贫之间的互通性和关联性,从而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脱贫攻坚战中多作为,敢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关键阶段,非公企业更需用真心、倾真情、下真力助力产业发展,服务社会,为脱贫攻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