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修鞋匠王娜:
“落户西安,让我有了归属感”
    王娜在整理客户的衣服。

  本报记者 黄敏 崔福红 文/图
  “去年8月,我们一家人的户口从湖北迁到了西安。从那时起,我对这个城市有了真正的归属感。”王娜放下手中的活,捧上一杯热茶,娓娓地向记者讲述她和这座城市之间的故事。
  2010年春节刚过,湖北省郧西县牌楼村的年味还没有散去,24岁的王娜和丈夫杨德兵就背起行囊踏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我永远都忘了那一天,我们下了火车不知道往哪去,身边除了一个背包什么也没有。”王娜告诉记者,“离开家时没有想太多,唯一的想法就是走出山村,到大城市打工挣钱,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在西安火车站徘徊许久,王娜与杨德兵决定去找在这个城市打工的堂哥。“堂哥租住在西影路关音庙村一间民房里,我们在村里的小旅馆住了几天后,也租了一间民房。”住宿的问题解决了,王娜和杨德兵开始早出晚归找工作。半个月过去了,工作没着落,带来的钱也花了一大半,在王娜心急如焚时,堂哥给他们指了一条路:学修鞋。
  “堂哥说,修鞋补鞋这个活计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学好手艺就是一辈子的本钱。”王娜和杨德兵没做多想,在堂哥的帮助下进入一家修鞋店当起了修鞋匠。
  事实证明,选择修鞋这条路是对的。从学徒工到自己开店,王娜和杨德兵这对夫妻用了一年时间。
  “其实皮具修护并不难,一般半年就可以出师。我们坚持学了一年,就是要把手艺学扎实。”王娜笑语盈盈。2011年春,王娜和杨德兵东借西凑了5万元,在西安曲江大道开了第一家皮具护理店。
  “很多人瞧不上这个行业,觉得不卫生,刚开始常有顾客问我一个女人怎么干这活,我只是笑笑,不解释。”王娜说开店初期也有过顾客刁难,委屈时她会躲起来掉眼泪,但大部分顾客都很好说话,让她感动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由于精湛的手艺、优质的服务,王娜和杨德兵店里客源满满。正是看到了修鞋行业前景,他们在2013年开了第二家店,现在拥有会员顾客3000多名。
  两个人,两家店,王娜和杨德兵常常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深夜伴着星光回家,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不但相继开店,还在西安买了房子。这期间,杨德兵一边经营店面,一边带起学徒工。
  “到现在带了13名学徒,都是老家的年轻人,有12个学徒自己开了店,和我们一起脱贫致富呢!”王娜高兴地说。
  “拿到西安户口本时,我才觉得这里是我的家,我们不再是过客。”说时办理户口时,王娜热泪盈眶,“如今,房子、车子都有了,老人和孩子也来到西安生活,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两家店生意比较稳定,我们计划在周边再开一家店,但人手不够还没有想好怎么解决。”王娜说现在不仅接各类皮具洗护生意,还增加了衣物、运动鞋清洗等业务,一个人照顾一家店,加上学徒勉强应付得过来。至于再开分店的事,夫妻俩要好好谋划,争取早日开起来。
  “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我喜欢西安,我也是西安人了,非常感谢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感动和好运。”王娜说。
  从湖北郧西到陕西西安,300公里的路程;从2010年到2019年,9年的时间,王娜与杨德兵这两个本分厚道的农民,经历了无数辛酸,也收获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