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践行“五个美丽” 促进乡村振兴
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乡村振兴论坛在长安区举办
    大会现场。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温铁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段德罡)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土人设计创始人 俞孔坚)
    (莫干山计划发起人、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 朱胜萱)
(天郎控股集团董事长 孙茵)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 黄敏)3月8日,由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长安区委、区政府承办,以“践行‘五个美丽’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乡村振兴论坛在长安区成功举办。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国务院参事、著名文化与生态经济学家忽培元,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莫干山计划发起人、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朱胜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段德罡等国内乡村振兴领域专家齐聚长安,围绕乡村振兴进行研讨交流。
  论坛分为主旨演讲、主题演讲及政策解读、实施路径、他山之石、关中实践、长安探索等板块。会上,温铁军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主旨演讲。忽培元、俞孔坚、朱胜萱、段德罡等分别围绕乡村文化传承与民宿发展、慢城是个美丽的中国梦、文旅振兴乡村的路径与探索、美丽乡村·关中实践等主题发表真知灼见,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积极为大西安农业农村事业腾飞建言献策。
  论坛现场还为长安区首批驻街规划师颁发了聘书,这些受聘的规划师将到长安区各街道上任,在乡村规划设计方面发挥参谋引导作用,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增添更多亮色。会上,全体参会嘉宾还一致通过并发布了《乡村振兴长安宣言》。
  市级各相关部门、各涉农区县和部分开发区负责同志,西安市十佳最美村书记、十佳最美民宿经营户、十佳最美乡村代表,以及农业相关民营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
  观点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是一个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产生活综合体,农业生产不能只重视产量,忽视生态综合治理。乡村振兴不能单纯搬运城市建设经验,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保证乡村环境宜居、生态和谐,才能保证乡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温铁军认为,生态农业只能靠社会化实现。社会参与是形成体系的保障。大家都重视食品安全,但食品安全不可能靠发标签,也不可能靠企业制定标准,最好的办法是社会参与,要推进社会参与式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
  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其一要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绿色生产方式与“六产融合”的生态产业化作为“产业兴旺”的主要内涵,实现生态农业环保农村;其次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社会企业下乡,以及市民与农民联合创业为基础的新乡贤治理,通过乡土百业发展体现城乡融合战略;最后是政府因地制宜创新“三农”政策,通过金融替代财政推进生态产业化。
  每个乡村应有自己的文化和未来
  自2006年“美丽乡村”走进公众视野,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高潮,农村的人居环境变好,给乡村带去新的文化风尚。
  “但是乡村的发展不能仅仅按照我们所理解的样子去复制,不是村村点火树,处处皆是烟。而是每个乡村都应有自己的文化和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规划,然后去推动。”段德罡认为,“乡村与城市一样承载着生活,要致力于乡村振兴在建设中实施,让关中地区的乡村与文化更美丽起来。”
  因此,乡村应成为建筑集成成果之地,乡村振兴的模式应该是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因素相结合去完成,积极践行“为民规划”原则,创新设计和运营体系,而如何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要回归乡土之美
  在本届论坛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做了以“慢城是个美丽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提出乡村振兴要回归乡土之美,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建设经验。
  “要重新审视城市性,重视乡土性,回顾土地与人的真实的关系,并以当今的美学价值来欣赏和设计美丽乡村。”俞孔坚认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从改变价值观和创造新文化开始,创造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
  陕西农业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完全可以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振兴之路。让人流慢下来,让水流慢下来,让营养慢下来,让建造慢下来,让生活慢下来。慢下来的是美丽的风景和乡愁,留下的是文化和精神。
  乡村振兴要保留原生态乡村文化
  从世博园到莫干山,凭着满腔热情启动莫干山“瘐村1932”乡村改造计划,试图用大格局、用理想、用情怀来推动乡村发展,在项目完成三分之一时,朱胜萱停下脚步,开始重新思考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以及振兴乡村的路径问题。在这里,朱胜萱明白了城市跟乡村不是二元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就像乡伴的“伴”字,陪伴没有主次。
  朱胜萱觉得,每个区域的文化特征差异正是它的优势,每个地区最终回归的消费文化都是体验性的消费。西安整个区域里面有独特的乡村文化,可以把这些文化转换成产品和体验性的消费,在乡村旅游方面进行突破。在谈到乡村建设方面,朱胜萱建议,西安要把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和所包含的工艺保留住。
  四大运营模式推进乡村产业升级
  长安区唐村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占据天然地理优势和特点,以文化复兴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乡村旅游为目的,通过生态修复,再现终南水乡。
  在孙茵的眼中,最美的乡村生活方式,就是留住美丽乡愁。农业一定要嫁接二三产业才能创造高效,天郎集团推行“政府、企业、村庄”三元共建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产业联合体,携手周边24个自然村,共建诗画田园,共绘乡村美好生活。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长安唐村实践中,天朗集团推出了“科技+”“文化+”“农业+”“服务+”四大运营模式,致力在西安周边打造不同特色主题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产业升级。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