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访谈
脱贫一线 是考验和锻炼干部的最好平台
——专访麟游县县长李武发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去年以来,围绕全县的整体脱贫和摘帽,全县干部和群众携手迈进,付出了艰辛劳动,记者就此专访了麟游县县长李武发,请他谈谈是如何打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的?
  记者:麟游县的贫困总体发生率和现在的脱贫整体情况如何?
  李武发:我们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5713户17676人,贫困发生率24.2%,麟游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各项工作发展全局,认真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这几年艰苦的努力,到2018年底,我们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6%。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在对贫困户的帮扶过程中,对全县干部采取了什么样的工作模式,扶贫干部的力量效应是如何最大化发挥的?
  李武发:全县整体的帮扶工作是以“5321”的工作模式:5就是所有县级领导在包抓一个乡镇工作的同时,要包抓5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在包抓一个脱贫村的同时,正科级干部要包抓3户贫困户;副科级干部要包抓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至少包抓1户贫困户。
  我们要求,县级主要领导要走完全县的66个村,包括55个贫困村。目前,包括县委书记孙敬虎和我在内的所有干部都已经做到了。
  记者:县上对各级扶贫干部有没有有效的考核办法呢?
  李武发:我们对驻村工作队和派出的“第一书记”实行积分星级管理,也就是“红、绿、蓝、黄”四个星级等次,以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为等级,实行“月积分、季评星、年定星”,对积分情况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优秀的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我们进行表彰奖励。2018年,县上对三位优秀的‘第一书记’进行了提拔和重用,担任了领导岗位。这当中,我们还对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每年进行评比和表彰,对差的进行通报批评。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激励了“四支队伍”力量的充分发挥。
  记者:作为我省率先提出的“红黑榜”机制,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方面究竟效果如何?
  李武发:“红黑榜”是对群众评比脱贫致富发展内生动力的激发,也是对干部在脱贫攻坚当中作用的发挥、责任的履行、成效的好与坏,进行评比,综合起来就是“红榜”和“黑榜”作用的发挥,通过这些使干部作用的机制和活力得到激发。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县级领导沉下去,各个部门干部住下去,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村级党支部将通过树立红旗标兵,把奖励、激励的机制更加呈现,让帮扶工作进一步地完善,细化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的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工作任务的完成,把这个过程的激励和考核做扎实、做细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