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岚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产业转型
  本报通讯员 张昊 记者 李冀安
  2月27日清晨,伴随着一场春雪,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村山上、枝头、地里、河边顺势披上白色的衣裳,山村顿时透着几分寒意。虽是雪天,可村里猕猴桃园区却热闹非凡,几十名农民正热火朝天抢抓时令,补种猕猴桃树苗。
  “村里流转土地近5000亩,退耕还林3381亩,林地23339亩,老百姓除了菜园子,所有土地要么退耕了,要么流转了。这些都是常年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干一天就是100块,园区还管饭……”宏大村村主任黄智向记者介绍道。
  宏大村5组贫困户向贵友,退耕16亩地种了厚朴和槐树。2018年,他除了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林下魔芋收益外,在园区务工就收益两万余元。园区还把他评为务工标兵,又奖励了2000元。在宏大村有200多位农民和向贵友一样,在村里的猕猴桃园区、魔芋园区、烤烟基地务工。
  近年来,宏大村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的烤烟基地500亩、厚朴园区1500亩、猕猴桃园区1500亩、魔芋园区500亩,养鸡1万余只、养蜂500余箱,出栏生猪1000余头。
  “依托毗邻南宫山景区优势,我们正筹划打造宏大猕猴桃小镇,就像关中的‘茯茶小镇’一样,我们要让村里的老百姓通过园区在旅游产业链上得到更多实惠。”面对2019年,黄智充满信心。
  宏大村在改变,老百姓虽然说不上什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他们知道,发展园区、基地、合作社要比自己种地、养殖单打独斗来钱快、挣钱多。
  与宏大村百里之遥,地处岚皋最西端的大道河镇东坪村也在悄然改变。2月27日当天,大道河镇东坪村30余位农民正在村上新成立的绿升源公司流转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
  “国家鼓励外出农民工等返乡创新创业,后续还将支持建立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支持服务体系……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在未来的几年,我将带领全村群众把家乡的农产品推销到外县、外市,实现共同富裕。”岚皋县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的创业构想,来自于长期关注中央一号文件。
  东坪村土地资源良好,适宜发展农业。年仅33岁的张磊,在外打拼多年,最终选择返乡创业,如今已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600余平方米,引进茶叶、土豆系列制品生产线两条,流转土地近300亩,2018年带动村里贫困户156人实现增收。
  岚皋农村产业正在加速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涌现。2018年,全县共培育147个县级以上农业园区,创建11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申报1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成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组建3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增4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得认定。全县72个贫困村实现农业园区全覆盖,8202户25196名贫困群众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岚皋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富硒特色高效产业,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如是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