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访谈
打造宜居生活,发展生态林业
——访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党双忍
    省林业局副局长党双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靳天龙 本报记者 师霞 文/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生态环境,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喝的每一口水都和我们息息相关,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为此,2月20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党双忍。
  记者:打造宜居生活环境,陕西省林业局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党双忍:陕西省林业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理念和四个着力开展行动。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从四个着力方面来具体实施。一是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扩大森林绿化覆盖范围,解决我们缺林少林问题。植树造林是我们最重要的抓手,可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直升机飞播造林。二是着力提升森林质量。我们林业人看到的林子和普通人看到的不一样,比如看秦岭,林业人看到的是哪一块树林是残败的,哪一块树林需要改造提升,哪些是树林而不是森林。绿分为,草绿、灌木绿、乔木绿、我们要把草木绿升级成灌木绿、灌木绿升级成乔木绿。三是着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把全省城市建设成森林城市。四是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很多自然保护区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国家公园是把保护区连成一片完整的,目前要推出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
  记者:为什么近年来对秦岭保护如此重视?
  党双忍:秦岭是陕西乃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地之一。保护秦岭就是保护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陕西,尤其对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水岭,不仅具有极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还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人文特征的分界线。秦岭有极其丰富的矿产、植物、动物、人文资源,不仅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更是周边省市的“绿肺”。可以说,秦岭惠及中国南北大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秦岭是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是大自然给中华民族的馈赠。但是,一段时期以来,秦岭的生态环境状况堪忧。面对当前秦岭保护的迫切要求,我们应当变被动为主动,重新规划布局。在秦岭地区尤其是秦岭北麓,我们应当打造新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体系,促进新的生态产业特征形成,在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乡村振兴方面林业局是怎么做的?
  党双忍:一片绿是城乡发展的基础设施,乡村不止要绿化还要美化,还要有花香,生活在优美生态环境下的乡村这才叫真正的乡村振兴。一棵树从育苗、到长成大树、到生态环境,需要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我们太需要这样有生命的基层设施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