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擘画新时代陕西发展新蓝图
——2019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月27日上午,备受全省人民瞩目的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隆重开幕。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众志成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全省10个设区的市和驻陕部队共11个代表团的543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审议和决定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关重大事项,擘画新时代陕西发展新蓝图。
  省长刘国中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陕西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实现生产总值2.44万亿元,增长8.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43.1亿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9.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较好完成了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18年陕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30亿元,增长30.4%,其中对深度贫困县投入增长50.5%。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着力打造“3+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23个县、104.5万人即将摘帽脱贫。全年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竣工9.1万套,危房改造7.9万套,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4%,新改建农村公路1.2万多公里,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带动18万人脱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60%的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96%的村完成清产核资,854个试点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99个县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26.9%。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全面完成。集中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农地非农化苗头得到遏制。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请看,政府工作报告给咱农民带来哪些新的惊喜!
  实现56.5万人脱贫 29个贫困县摘帽
  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深度贫困,落实精准要求,切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56.5万人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产业,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完成“两房”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易地搬迁户旧房腾退、宅基地复垦。继续做好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扶贫工作,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强化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建设20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陕西将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发动农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建设20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电网升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气化农村”等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加快发展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
  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划定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和茶叶、红枣、核桃、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果蔬贮藏百库和果蔬“产加销”物流冷链综合体,建设好蓝田县、大荔县、榆阳区3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做好“大棚房”问题专题清理整治。抓好非洲猪瘟防控。
  落实“三权分置”改革政策 支持土地经营权流转
  创新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三权分置”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千村试点经验,实施万村推进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民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乡村振兴,维护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扩大资源供给,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抓好城区学校规划建设,着力解决“乡村弱、城区挤”“择校热”“课业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加大省级标准化和示范化高中创建力度,积极开展特色育人实践探索。鼓励职业教育学校与用人企业联合培养、务实合作。办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支持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培育建设50个县域示范工业集中区 加大渭河等河流水污染防治
  将统筹推进陕南生态环保、绿色有机等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培育建设50个县域示范工业集中区,持续抓好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有序发展特色小镇。实施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加大桥山、白于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区保护和修复力度。将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渭河、汉江、丹江、延河、无定河、泾河等河流水污染防治,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启动实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积极稳就业促增收 实施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
  将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实施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快创建百县千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做好欠薪治理工作,保障农民工劳有所得。
  建设保障房9.8万套 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
  将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做好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工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8万套,持续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本报记者 张晓强 邵林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