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我沾了改革开放的光”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富平 王书明
  赵明浩,富平县东华街道元良村人,年近八十岁,当地人称他书法家,书法作品受到人们一致好评。可就是这样一位贤达名望之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常遭受不公,不仅生活困难,就连写毛笔字也被嘲讽。那时,有人这样说:
  赵明浩,赵明浩
  毛笔字,写得好
  可惜人都吃不饱
  谁还想着把字要
  但是,就在那样的环境下,赵明浩从来没有放弃书法练习。除了上工,其他时间都是他挥毫泼墨、龙飞凤舞的自由天地。改革开放实行大包干,他地里的粮食超过别人亩产好几倍,一年便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忙完农活便是农闲,这样他就有充足时间练习毛笔字。为了走上致富路,培养两个孩子成为栋梁之材,他先后学过木匠,务过果园,在西飞公司打工13年,但只要他在家里,人们总会发现他挥毫不息、笔耕不辍。有人说:
  赵明浩,赵明浩
  提起笔,不睡觉
  公鸡给他把时报
  天明打工又上了道(指他家门前富阎公路)
  在西飞公司打工,工作闲睱之余他常常给所在单位写写画画,送字予人,领导和职工惊叹地说:“胡萝卜调辣子,吃出没看出,大老粗还是个书法家。”于是,大家无偿给他提供笔、墨、纸。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书法作品有了喜好和追求。其时,他也悟出一个道理: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独创性。他便在浩瀚如海的名人书法作品中发现三原县刘自椟的大篆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他立马就以刘自椟为师,研究、临帖其书法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竟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受到了名家的认可,多次获得多种奖项。
  渐渐地人们对他改变了看法,他不再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而是新时代有文化、有修养的新型农民,还是一位书法家。这时,他的门前常常是车马喧嚣,各地名家和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同样,村上和周边村镇喜好毛笔字的青年、学生也拜他为师,求他指点。在他的家乡、周边区县许多农家都有他的书法作品悬挂庭堂。人们又说:
  赵明浩,赵明浩
  金子出土最显耀
  毛笔字,没白练
  如今终于有好报
  县上评他是先进
  金杯银奖真不少
  书法好,人也好
  德艺双馨样样好
  就是一样不太好
  不把身体当首要
  是的,风风雨雨,柳暗花明,改革开放40年,从年青到年老,越明浩仍然是一身农装,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伴陪着他来往于各地,人们劝他保重身体,他却说:“已是夕阳西下,能活几年,时间不抓紧不行。”前多年,他有病动手术,圈内人士得知,来自省城、三原、阎良、铜川等地的友人近百名纷纷看望他,惊得医生护士还以为他是哪个大人物。
  出院后,他勤奋有加,呕心沥血编写出《刘自椟篆书字汇》,交由人民出版社审查出版。人民需要书法,书法服务于人民。赵明浩说:“我沾了改革开放的光,脱了贫,我就要知恩图报,为这个时代唱赞歌,树正气,写华章,让书法作品走进千家万户。”他曾语重心长地说:
  一生唯独好
  书法贵求臻
  夕阳无限美
  乐在为人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