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用生命书写担当
——追记韩城市芝阳镇张庄村“第一书记”贾光波
    贾光波(左)在生前的办公室整理贫困户资料。

  最美基层干部67 
  郭珺 张建超 文/图
  2018年10月8日,周一,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
  惦记着前天晚上贫困户高水簪和村支书所说的幸福院和三委会选举后的资料整理等事,贾光波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开车去往芝阳镇报到后前往张庄村。工作时间,因为心脏病发作,贾光波被送到韩城市人民医院因抢救无效,下午二时三十分光荣殉职,年仅48岁。
  自告奋勇担重担
  贾光波,生于1970年3月,1990年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8年的工作生涯中,有24年是在市场监管战线度过的。无论在任何岗位,从事任何工作,他都兢兢业业,尽职奉献。就在去往赵峰村上任“第一书记”前两个多月,他还和经检二队的同志们一起,坚持晚上在芝川和韩城高速路口拦挡黑加油罐车,往往工作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两三点。去年3月14日,贾光波和同事在市场巡查中,发现并查处欺骗老年人的陕南在韩城经销假冒伪劣保健品团队,给老百姓退赔现金27.6万元……
  2017年4月,韩城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里选拔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贾光波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到较为偏远的赵峰村当“第一书记”。5月13日,市脱贫攻坚工作会后的第二日,47岁的贾光波带上铺盖行李碗筷,驱车到了离城30多公里外的芝阳镇赵峰村,接过了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 
  全心全意帮村民
  赵峰村位于芝阳镇西六公里处的北鼎塬浅山区,是发生过“番地事变”的红色革命村。全村220余户,830口人,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00亩。
  上任的第一天,贾光波就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到因学和因病致贫的白粉菊、薛民强两家及村中了解情况。与村干部反复研判后,确定这两户8人为预脱保留户。
  白粉菊家在赵峰三组,1964年出生的她因患风湿性关节炎,两腿关节变形,她的婆婆张冉娣患有高血压,还有心脏病和老年痴呆。因为家庭贫困,大儿子30岁了没娶上媳妇,二儿子大学毕业后也迟迟未找到工作。一大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卫建屯作务花椒维持。全年的收入加上养老金、粮食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不到4万元,但是一年的生产经营性支出和买药等其他支出就达5万多元。
  为解决白粉菊的脱贫问题,贾光波联系农林局,为白粉菊提供了200元农林补助,并联系村主任马小平、会计马建民,为她办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6.79亩,合计1783元。将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联系韩城市中级职业农民培训班,对卫建屯进行花椒技术培训,帮助他提高花椒管理水平。贾光波留意各类招聘信息,帮助他们的二儿子报考芝阳镇扶贫办并顺利就业。
  去年5月,贾光波到赵峰村,今年3月调整至张庄村。
  张庄村位于芝阳镇区西南7公里处,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9户24人,2017年脱贫7户19人。三组的高水簪,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病去世后欠下债务,家中84岁的婆婆又患有严重的胃病。贾光波用私家车为他拉油葵种子,打听到城里扶贫一条街上有门面,立即冒雨拉上她实地考察。为了方便她照顾老人,后来又让她到村上的幸福院做饭。贾光波走访二级精神残疾高振侠家时,看到他年过七旬的父亲高向桂正在搭建厕所,二话不说,立马上前帮忙。
  在当“第一书记”的17个月时间里,贾光波以一颗全心全意为民的赤子之心,与贫困户建起了胜似家人的深厚感情。
  废寝忘食忙工作
  在赵峰村工作期间,贾光波引导村班子结合村情谋划发展思路,根据村子区特点和生态优势,确立了赵峰村发展“现代果业+红色革命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村子附近香山红叶游既成规模优势,筹办赵峰观光、自然风光摄影等活动,发展赵峰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和服务业。他还为赵峰村引进了设施农业项目,争取社会资金2万多元,用于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工作调整至张庄村后,他更是吃住在村,通过走家串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研了解各家各户及村子状况。他还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为村道路修缮争取资金。
  贾光波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吃饭应该定时定量有营养,但在离家60多里外的山上,他常常难以做到按时吃饭。当他饿了,咬几口从家里带去的干馍,或者泡上一包方便面。他去世后,宿舍的桌子上,电脑桌的抽屉里,还放着他没吃完的干馍,没泡完的方便面。
  贾光波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为之奋斗过的芝阳土地上,更留在了和他一样为农村富裕而奋斗的韩城所有的“第一书记”心上。迪庄村“第一书记”牟顺利、寿寺村“第一书记”颜蕾说:“我们怀念贾大哥,就是要继承他的遗志,立足农村,服务群众,干好我们的工作,为农村的富强和农民的富裕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就是对贾大哥最大的纪念。”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