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野竹坪的变迁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蓝田 王国栋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分配到蓝田县林业站上班。原来下乡坐公交车,去蓝桥镇政府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错过了时间,只有等第二天。若搞林业调查,去野竹坪村,同事都望而生畏。野竹坪村距蓝桥镇政府5公里,坡陡沟深,交通极其不便。有一次下乡,我曾目睹羊肠小径险峻,听到一首民谣,感觉很形象。
  野竹坪,野竹坪,真正是个穷
  姑娘远嫁山那边,村子成了光棍城
  野竹坪,野竹坪,沟沟坎坎四十峰
  沟沟有山猪,坎坎有险情
  村民卖头猪,半夜得起程
  要去买化肥,架子车套绳
  户户不通电,黑夜煤油灯
  吃的洋芋糊,住的茅草棚
  这样的野竹坪,谁愿来受穷
  1997年,中组部来蓝田扶贫,到蓝桥镇调研,看到村子落后的面貌,决定下大力气整治。中组部协调资金,乡村积极配合,把一条迤逦的山间小径,拓宽成简易公路。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徐余章带领全村群众,投工投劳,开山劈石,克服艰险,历时4年,蓝桥乡至野竹坪第二村民小组的盘山四级公路终于修通了。从此,野竹坪人结束了世世代代肩扛手抬的历史。这条路是打通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村民纷纷买了电视,安装了电话,有的买了摩托车。村子的文化人把这段变化编在一首歌谣中:
  多亏中组部,一夜刮春风
  牵线又搭桥,筑路大工程
  愚公移山不是梦,众志成城
  看我今日野竹坪
  摩托绕山林,户户通电话
  “铁锅房”上行,姑娘小伙笑盈盈
  谁不夸俺家乡好
  山清水秀野竹坪
  最近两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扎根山区,面对贫困户和边缘户,穿梭在乡村角角落落,倾听百姓的疾苦,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群扶贫干部又一次为野竹坪村的发展集思广益,添砖加瓦。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编成一首歌谣,广为流传:
  东风刮,枯叶黄
  秦岭梁下鸟儿唱
  夜半声声诉衷肠
  春风吹,山泉甜
  草木含笑焕彩妆
  入户探访夜未央
  东家看,西家望
  暮里归,晨又访
  老乡扶犁甩鞭响
  踏云去,驱雾忙
  坐炕头,细思量
  精准扶贫献锦囊
  星也言,月亦唱
  梅兰竹菊俱欢畅
  山鸡欲飞展翅膀
  槐花白,柳丝狂
  扶贫干部来农庄
  彩梦正圆善政扬
  如今的野竹坪村保持原生态的风光,村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清晨林间小溪潺潺,鸟鸣阵阵;夕阳西下,村内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山水田园景色。走进野竹坪村,感受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相映成趣。极目远眺,巍峨的王顺山在遥遥相望,山脚下,蓝水如锦似缎。野竹坪村目前有旅游专线6公里,农家乐方兴未艾,已经成为蓝桥又一处风景旅游胜地。新的民谣又随之传唱:
  野竹坪,野竹坪
  世外桃源古道行
  雨后春笋农家乐
  绿色生态一日行
  山青青,撩我心
  水悠悠,荡我魂
  游人竖起大拇指
  来到绿色氧吧城
  野竹坪,野竹坪,九曲四十峰
  沟沟有美景,户户飘歌声
  一山一水一石绘丽景
  美丽乡村冠大名,城里姑娘嫁山村
  艳羡周边人,招凤引凰野竹坪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