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奋起·超越 西咸新区奏响新华章
——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走进西咸新区之二
    采访团合影。

    美丽茯茶镇。
    记者采访西安善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EO吴斌(左一)。
  本报记者 张晓强 文/图
  五年来,西咸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坚持以追赶超越为主线,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加快新区建设发展步伐。新区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服务贸易发展试点、自由贸易区等10个“国字号”试点示范,重点围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打造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集中建设大西安创新发展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城市骨架逐步拉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良好态势,全面实现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空港新城篇——
  决胜蓝天 临空经济破题者

  9月27日下午,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采访团来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探寻“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改革的秘诀。
  “现在辖区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只要上传个人相关信息当日办结,非常方便。”空港新城营商办专职副主任樊辉这样告诉记者。他说,“3450”是空港新城为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便企业经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而实施的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改革,即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性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尤其是在建设审批方面,项目从立项至施工许可四个阶段的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通过“帮办提前、预审提前、证照同步、审批同步”等举措,办理时限从19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比法定时限节省74%。
  作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的空港新城,是西安、陕西对外开放的空中门户,空中丝路的重要节点。作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板块之一,空港新城自贸区面积13.8平方公里,于2018年9月7日成为我国继上海自贸区、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之后第三个加入世界自由区的自贸区。目前,拥有331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58条,全货运航线15条,初步形成国内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国际向西加密、洲际直达的全货机网络布局。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2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75%的领土、85%的经济总量。
  2018年4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第十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规划承载区,这也是国家层面对空港新城发展临空经济、打好“航空特色牌”的肯定。目前,区内临空经济全产业链初步形成,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制造、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会展商贸、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瀚航空物流:西北地区物流行业领跑者
  在空港新城设立三方物流事业部的华瀚物流公司,一直致力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物流难题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信息平台、物流联盟优势,与全国多个网络货运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合作,如今华瀚航空公司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物流行业领跑者,拥有员工两百多名,年营业额逾亿元。
  “与空港结缘的两年是我们华瀚高速发展的两年,也是空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两年。从自贸区挂牌运行到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再到累计开通的15条全货运航线,我们见证着空港越来越好!”据华瀚物流负责人介绍,当前,华瀚航空物流实现了物流仓储、配送、陆运、航空链条式的服务,城市配送平均日处理单量3000~6000件,第三方物流和仓储业务逐年翻番,年进出港货量6万余吨,航空货邮量也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18年底,正在建设中的6万平库区也将投入运营。
  行走在华翰航空物流的场区内,采风团一行用相机、纸笔等随时记录着所闻所见,并就企业运营情况等感兴趣的问题向企业负责人一一询问了解。
  泾河新城篇——
  崇文塔下 感受光彩夺目的陕商文化

  9月28日上午,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泾河新城,感受崇文塔下深厚的陕商文化。
  从长安城的大雁塔开始,塔就成为西安这座古城的重要城市地标,在西安的中轴线上,南边的大雁塔与北边的崇文塔遥相呼应。
  据介绍,崇文塔景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打造以“崇文尚学·博览华夏”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度假区,以中国第一高砖塔——崇文塔为核心,聚集了陕西丝路商旅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陕商文化博览馆、秦腔文化教育基地——国艺秦腔馆、汇集陕西省内20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秦非遗博览馆、西北地区大型国学主题博览馆——崇文国学馆、以太极养生为主题的培训基地——崇文尚武太极院以及生动还原数十项历史典故——文化雕塑园等文化展区,是集文物保护、研学旅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景区。
  其中的陕商文化博览馆,位于崇文塔东北侧,展陈面积1000余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以“陕商文化”为主题的博览馆。展馆分为“抢抓机遇、商帮诞生”、“天下第一商帮”、“敢为人先,勇创第一”、“西商大贾,富甲天下”、“厚重质直,忠义仁勇”、“泾河之阳,省市商都”等主题展区,以小空间、大历史,以景叙史,忆陕商、塑文化,再现历史的理念,达到一步一景一体验,一闻一学一收获的目的,通过地景浮雕、门楼照壁、幻影成像等元素呈现出陕商庞大的经营规模与创业的艰辛,让后人了解陕商精神,了解陕商曾经的辉煌历程,了解陕商的产业。
  茯茶镇:乡村振兴战略的西咸样本
  秋风送爽,茯茶飘香,水声潺潺,古筝悠悠……泾河新城茯茶镇,秋日中处处透着一番闲适自在的滋味,置身其中,品一盏茯茶,听一曲秦腔,感受地道关中民俗的浪漫与豪情,城市中的喧嚣和浮躁倏然远去,让你来了就不愿离开。9月28日,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采访团来到了泾河新城的茯茶小镇,她由昔日的双赵村“变身”而成,以泾阳茯茶文化为依托,打造茯茶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及旅游开发,形成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是西咸新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样本。
  “我是附近的村民,原来在北京做餐饮20年,在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相关创业政策后,我就毅然决然地回来了。现在,我在镇上已有3间店面。”在茯茶小镇创业的王小红告诉记者,自己非常看好茯茶产业和茯茶镇的发展,因为茯茶镇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的创业和致富积极性,让村民收入增加,同时也加深了大家对茯茶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茯茶。
  茯茶镇水韵阁茶楼负责人石新顺告诉记者,他原来是搞建筑装修行业,后来转型做起了伏茶,自己对伏茶很喜欢,开办的茶楼也是最早一批入驻伏茶小镇的,茶楼是他的事业,要用心经营好,会好好的把伏茶做下去。
  茯茶镇自2015年8月开园以来,名声大噪,已经成为西咸新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样本。村民就地转为经营户,在外打工、经商的村民陆续返乡创业。茯茶镇创业人数达到238人,其中返乡创业村民198名,大学生7人,其他创业人员33人,创业领域包括丝路及关中民俗餐饮、创意产品、茶楼、农家乐、茯茶及衍生产品售卖等,年均收入从创业前的户均5万余元增加到10万余元,群众创业热情高涨,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沣西新城篇——
  西部云谷:开启“双创”梦想的地方

  西部云谷,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这片热土,从全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产业,到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再到提出打造“硬科技小镇”,短短五六年时间,西部云谷人用持续奋斗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共享经济业态应该是一个长远的生态链,就是让人都有事可干、有钱可赚、人人受益。现在洗个车很轻松,从头到尾都不碰脏水,我们这种洗车设备的优势就是省水节电,也是国内唯一一家24伏低电压洗车设备,安全性远远大于传统的高电压洗车设备,突破了行业瓶颈。”吴斌说。西部云谷创业企业西安善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EO吴斌说。
  据了解,作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及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主要承载区的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以创新为引领,正在打造一个开放多元的丝路新城,让“双创”工作步入到“国际化”的快车道。可以说,奋斗让西部云谷不断创造着传奇,西部云谷人也决心通过永续的奋斗实现更多的传奇。
  海绵城市样板:城市“内涝病”在这里被治愈
  9月28日下午,采访团一行走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参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自创建伊始就引进“地域性雨水管理”的理念,主动实践“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以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为引领,依托自然肌理描绘新区发展的基本方向。
  据介绍,中心绿廊设计湖泊、湿地、坡地、林地等功能板块,借助自然力量收集、存蓄、渗透、净化城市雨水,恢复雨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并保障城市排水安全。采访团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充满了新奇和疑问,伴随着中心工作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家心里的问号被逐一打开,海绵城市所焕发的魔力让大家惊叹不已。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