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绿灯 黄灯 红灯


■邵林喜
教书育人是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下乡采访,同参加教育系统“双先”表彰大会的教师代表交流经验。最大的体会是:教师既要当“保姆”,也要当“交警”,在教学中,永远对学生亮“绿灯”,也要择机闪“黄灯”,敢于亮“红灯”。
永远亮“绿灯”。乡村教师肩挑教书育人重担。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熟练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到讲课学生爱听,谈话师生间有共同语言。师生如同“保姆”与“婴儿”,爱心无限,常在知识上、道德上、心理素质上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在“绿灯”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择机闪“黄灯”。有经验的乡村教师,善于给学生“号脉”,做到对症下药。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不同的行为。有些不良现象露头时就带有趋同性和群体性。这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发现”,善于亮“黄灯”,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警示。最好的办法是多举实例,启发他们的良知,帮助他们改正不足,克服不良倾向。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敢于亮“红灯”。因材施教,讲的是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初中阶段,学生易冲动和主观行事,做事敢于冒险,不考虑后果。他们中的个别人做错事,是成长中的伴生现象。乡村教师要适时亮“红灯”,予以劝阻,但绝不可羞辱打骂他们。应严肃指出错误,分析原因,提出忠告,以理服人。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环境和条件,“绿灯”、“黄灯”、“红灯”,只是一个比喻。乡村教师,当用慈爱之心去体贴和温暖学生,永亮“绿灯”,这是教书育人的首要方法。还要辅之以“黄灯”、“红灯”,当当“交警”,也是教书育人之必须。须知,“绿灯”、“黄灯”、“红灯”下有“华罗庚”、“李四光”,也有“钱学森”。善用之,慎用之,巧用之,必能获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