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打实战 真脱贫 精准发力拔穷根
——渭南高新区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凸显
    中共渭南高新区党工委班子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

    7月25日渭南高新区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扶贫政策专题培训班。
    高新区扶贫办邀请葡萄专家为辖区葡萄种植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助力产业脱贫。
    高新区举办留守儿童书法培训班。
    高新区良田街道办邀请专家讲授花椒种植知识。
    高新区葡萄春季管理暨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
    大寨村光伏发电项目。
  通讯员 王鹏华 文/图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当前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2年多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与贫困对垒的这最后时间,无疑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最为关键阶段。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应不断扎根人民群众中,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共同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渭南高新区,辖三个街道和一个区直管社区,15个行政村,4个社区,12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5万亩,区内总人口约10万人,农村人口约4.4万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总规模898户3018人(含2017年动态调整新增5户19人),2016年已脱贫567户,1937人;2017年脱贫225户,826人,未脱贫106户,255人;2018年全区享受脱贫政策户共620户,2067人。
  从数据上看,今年该区的扶贫压力依然不轻,但全区上下一如既往地秉承了“精准”这个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扭住产业精准扶贫这个龙头,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在各个方面渗透落实打响脱贫攻坚战!在高新区全体党员干部及其群众的共同奋斗下,以“打实战、真脱贫”为主要目的,现在全区的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7.03%下降为0.57%,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志智双扶”重“造血” 内生动力来激发
  “精准扶贫”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彻底解决贫困的科学方略,在这场与贫困的对垒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尤值一提的是,渭南高新区通过拓宽帮扶渠道,强力推进“3+8+N”(开展“扶志、扶智、扶技”,围绕八个一批,采取N种帮扶措施)帮扶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以全区之力准确无误的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扎实开展扶志、扶智、扶技。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需扶技。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尤为重要。脱贫攻坚以来,渭南高新区帮扶工作首先以扶志、扶智、扶技,树立劳动为脱贫理念,增强贫困户技术能力,培养群众创富本领,提高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突破“能力贫困”,让贫困户“富口袋”的同时先“富脑袋”,拔掉贫困户思想上的穷根,扶起观念、信心、技能,激发内生动力。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开展的道德讲堂就有32期,参与贫困户达到2100人次,印制刷写宣传标语200余条,新建爱心超市5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次,贫困群众参与1320人次。使贫困群众真正的从思想层面脱贫直至技能脱贫,实现真正意义的物质脱贫。
  扎实开展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基础,是“造血”的主要手段。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产业帮扶计划,完善各村产业扶贫规划,按照中长期结合、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的原则,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确保贫困户增收产业全覆盖。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继续鼓励群众发展产业,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7.5万元,惠及贫困户321户;加大培育特色产业力度,投入24万元支持白杨街道西庆屯村发展特色葡萄;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利用村部、卫生室、文化室等村级公共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带动贫困户致富(目前,大寨村、麻李村光伏项目已建成收益);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完成庙北村、红星村、王贺村、郑家村等试点村改革,探索“‘三变’改革+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村党组织+”生产经营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扎实开展创业就业扶贫。对全区贫困人口就业情况再次进行摸排,掌握贫困户就业动态、就业意愿,建立贫困人口就业台账。继续完善贫困户就业培训工作,加大培训次数,因人因岗因需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技能,举办高新区贫困人员创业培训班,切实提升贫困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培训——技能鉴定——就业——脱贫”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开展8次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678人次,安置就业127人。发挥区内企业多的优势,引导企业投入脱贫攻坚,鼓励贫困户企业工作,引导贫困户劳动致富,目前区内25家企业帮扶18个村(社区),解决184名贫困人口就业难问题;突出公益专岗扶贫的牵引作用,落实公益特岗13人,公益专岗68人;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扎实开展金融政策扶贫。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的作用,积极与陕西信合对接,减免程序,统一授信,财政担保,为每户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严格落实免抵押、免担保、执行基准利率等政策,目前,共发放小额信贷270.3万元,惠及贫困户71户。
  健康教育危房改 兜底保障不遗漏
  除了从内生动力上发力以外,渭南高新区还从健康、教育和人居等多项领域对贫困户进行帮扶,用好用活扶持政策,极力杜绝因病致贫等类似问题发生。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医疗有保障政策,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禁止全额补偿等方面着手,规范“二次报销”制度,减免贫困户医疗负担,坚持首诊在区内就医秩序,规范就诊行为,杜绝过度医疗;全面落实“四个百分百”,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等政策;加强贫困家庭与乡村医生或街道卫生院医生签约服务,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的因病致贫问题。目前,共减免医疗费用260万元,惠及贫困户3423人次。
  扎实开展教育扶贫。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底线任务,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扶贫助学政策。继续实施教师包联贫困家庭学生,加大对贫困学生各方面资助力度,提高贫困学生综合素质,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目前,全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发放贫困学生生活补助12.4万元,2018年大中专学生补助资金正在统计发放。
  扎实开展危房改造扶贫。扎实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大排查活动,建档立卡,逐个销号,逐户改善。共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31户,其中D级拆除重建20户,C级修缮加固11户,投入改造资金47.2万元。针对部分贫困户居住环境差、生活条件简陋,实施了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区已完成人居环境改善162户,投入资金163万元。
  扎实开展城(棚)改拆迁扶贫。针对全区城中村多数列入城(棚)改计划,但未拆迁的特殊因素,党工委、管委会及时制定《渭南高新区城(棚)改拆迁扶贫的实施意见》,与贫困户提前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对贫困人口每人每月发放500拆迁补偿资金,缓解贫困户经济困难,助推脱贫攻坚。政策出台以来,共惠及45户148人,发放补偿资金111万元。
  扎实开展兜底保障扶贫。围绕“民政跟着扶贫走,低保围着脱贫转”的总体思路,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持续加大低保、五保兜底、医疗和临时救助政策扶持力度,不断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确保在兜底脱贫工作中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一户不少、一人不落”。2018年1~7月份,全区农村低保户297户,85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31.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272户,785人,发放低保金118.5万元,纳入扶贫建档立卡人数占农村低保保障总人数占比91.9%);农村五保25户,27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累计发放五保金8.5万元;医疗救助165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62.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122人次,救助金25.2万元);临时救助15户,发放临时救助金5.0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3户,救助金1.1万元)。
  扎实开展扶贫项目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2018年,进一步明晰扶贫项目产权制度及贫困户利益联结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以“春季攻势”为抓手,围绕特色产业培育、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和安全住房建设三大任务,先后投入278万元中省扶贫专项资金,规划19个项目,惠及贫困户2280人,切实发挥扶贫项目最大效益。目前,各项目已全面开工,其中,麻李村光伏、白杨村道路、西庆屯村道路建设等6个项目已全部完工。
  扶贫干部作风硬 建立台账成效显
  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渭南高新区在扶贫队伍的建设和选拔上煞费苦心,用多项举措保证了这支队伍始终保持过硬的工作作风,确保了扶贫工作能够上下一心形成合力。
  抓责任考核推进工作落实。党工委管委会与各街道党工委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全面夯实街道的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细化明确“八办五组”职责和责任单位,加强对脱贫攻坚的统筹协调。紧扣区情实际,制定2018年工作要点,全面明晰工作重点和目标。进一步完善“三级书记”负责制和部门包联主要领导负责制,以上率下,严督实考,以问题为导向,以责任为动力,促进各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专项业务督查5次,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检查2次。
  抓问题整改提升工作质量。以中央反馈陕西省委2017年脱贫攻坚考核问题、2018年省、市脱贫攻坚半年工作考核反馈问题为核心,立足区情,迅速在全区全面对标、举一反三,对症施策、彻改实改,累计召开区、街道、行业整改工作会议10余场,查摆中央反馈问题11类26个,市级交叉检查反馈问题15项,逐一建立整改台账、剖析问题根源、细化整改措施,通过集中整改,以改促提,各项短板弱项得到全面补齐,脱贫攻坚整体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抓队伍建设确保精准帮扶。进一步调整精准包联,帮扶部门由32个扩大到35个,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切实解决驻村干部帮扶力量不均衡,全面杜绝“小马拉大车”或“大车拉小马”现象。新选调36名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驻村队伍,组织开展“四支队伍”轮训3期,累计培训四支队伍577人,全面解决帮扶工作不扎实问题。聚焦问题深度整改,在全区范围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广大扶贫干部切实保持政治上自觉、行动上自觉。发挥三项机制用人导向,积极落实《渭南高新区运用“三项机制”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激励帮扶工作扎实推进。
  当前,这场以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脱贫为目标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以如火如荼的声势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打响。这是人类消除贫困前所未有的战役,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革命。打赢这场战役,是承诺,是期盼,更是使命!
  “十三五”期间,无疑也是高新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决胜阶段。在这条新征程上,2018年,按照中央“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群众都不能少”的内容要求,渭南高新区不断发挥全区党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推广双赢利益联结带动机制和模式,推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与精准扶贫的对接整合,拓展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的深度和宽度,延伸产业带动链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形成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面貌明显改观,确保在脱贫攻坚新长征路上无一户贫困户掉队,顺利一道迈入美满富足的小康社会。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