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回味时光

  淳化 吕秉强

  中秋前后一段时间,也是秋收大忙季节。过去生产队秋粮主要以玉米、高粱为主,同时还种一些黄豆、荞麦、糜子、谷子等作物。搬玉米秤斤量记工分,搬得越多挣的工分就越多。我小时候虽说力气没长全,但也十分卖力地搬玉米。秋收时间紧,搬的玉米要晚上点着马灯在地里一老笼一老笼地秤分给各户,各户连夜用架子车拉回。
  每到晚上,我们点着煤油灯,全家上阵剥玉米,连成串,在院子悬成金灿灿的高塔。荞麦收获时生产队按各户人口分多少不等的亩数,自行收割碾打。淳化人爱吃饸饹已成习惯,荞麦打下来后就磨面压饸饹,秤豆腐煵臊子,美美地吃上一顿,算是对秋收辛苦的犒劳。
  小时候家乡水果不是很多,但很好吃。门前枣园的大枣味道缠口,越吃越爱吃。硷畔上的马蹄黄梨皮薄汁多,酸甜适中。核桃多的是,熟得掉光光时才打下,油性很大。柿子品种最多,有牛心、鸡青黄、子娃娃、木柿等,人们将柿子削成柿饼,用麦草绳串起来晾晒风干,一串串柿饼红红火火,甚是好看。
  中秋以后霜色愈重,家乡的山山岭岭、沟沟坡坡的色彩也一天天浓艳起来。野山菊崖畔上、路边、山坡上到处都是,一簇簇、一片片开得很有精神。南山的色彩也五彩斑斓、层林尽染了。最惹人喜爱的还是对面山坡上的那大片柿子林,一个个龙颜斑驳、老态龙钟,但一坡柿叶在夕阳照耀下,像燃烧的火苗一样跳跃闪烁,成为山沟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当柿叶落光之后,满树的柿子犹如一盏盏红灯笼,构成另一幅喜庆吉祥的画图。
  那时候气候比现在冷得多,白露以后种麦早晨也要穿上棉袄。我那时虽说只有十多岁,但耧麦时牵牛的活已经十分熟练了。大清早下地,遍地薄雾冷霜。耧半晌麦后,人困牛乏,歇息时,也要将手敷在牛肚子上取暖,父亲则装上旱烟美滋滋地抽上一锅。种麦赶时节,满原种麦摇耧的咣当声,不时一排排大雁从头顶飞过的鸣叫声共同组成特有的天籁之音,现在想起来还是蛮有诗情画意的,是值得回味和记忆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