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积极构建新能源消纳“坦途”
本报讯(通讯员 栗莎 记者 王缠卫)9月26日,记者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获悉,该公司加大省内、省外新能源交易力度,创新交易品种,盘活发电权交易,激活省间互济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成效显著。今年1至8月,我省新能源发电量78.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1%;新能源发电量占比8.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新能源弃电量3.64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0.4%;弃电率4.4%,同比降低4个百分点。
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发电,是国家治污降霾、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两个替代”战略的核心所在。目前,我省榆林地区新能源企业已经达到55家,新能源总装机358万千瓦。其中,光伏企业38家,总装机185万千瓦;风电企业17家,总装机173万千瓦。然而由于本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限,加之距关中用电负荷中心区域太远,电网发展步伐滞后于新能源装机并网速度。对此,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明确了榆林地区自备电厂企业和风电、光伏企业准入条件、清洁替代交易方式及直接交易电量认定原则,并组织有意愿关停原有机组的德润发电有限公司、奥维加能公司以及55家新能源电厂召开协调会,宣贯有关政策,规范交易行为,引导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替代交易。
今年以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努力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在跨省区交易方面,配合省发改委,与江苏、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市、区)签订政府间协议,全年协议电量35亿千瓦时;积极协调省内发电企业参与跨省区市场化交易,今年1至8月,该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外送电量41亿千瓦时,为全年外送打下良好基础。在直接交易方面,充分与省发改委沟通联系,制定电力交易工作方案,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2018年,直接交易规模超过40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比增长33%。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实现了新能源消纳“双升双降”目标,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电网结构进一步强化,330千伏统万变第三台主变投运,定靖地区风电送出断面能力提升,陕北电网稳定控制系统不断完善,有效缓解了局部新能源送出受限问题。
同时,该公司利用甘肃、青海两省新能源电量打包替代关中自备电厂,促成清洁替代交易电量2.1亿千瓦时。盘活省内发电权替代交易,针对榆林地区窝电现象,组织开展陕北地区自备电厂清洁替代交易8.66亿千瓦时、组织新能源企业与火电企业替代交易0.072亿千瓦时,协调陕北火电企业向关中火电企业转让发电权交易18.95亿千瓦时,竭力扩大陕北新能源发电空间,实现了陕北地区火电与新能源发电的“此消彼涨”。激活省间互济交易,通过月度互济交易及日前、实时短期交易、电量库交易,消纳西部新能源16.77亿千瓦时。
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发电,是国家治污降霾、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两个替代”战略的核心所在。目前,我省榆林地区新能源企业已经达到55家,新能源总装机358万千瓦。其中,光伏企业38家,总装机185万千瓦;风电企业17家,总装机173万千瓦。然而由于本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限,加之距关中用电负荷中心区域太远,电网发展步伐滞后于新能源装机并网速度。对此,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明确了榆林地区自备电厂企业和风电、光伏企业准入条件、清洁替代交易方式及直接交易电量认定原则,并组织有意愿关停原有机组的德润发电有限公司、奥维加能公司以及55家新能源电厂召开协调会,宣贯有关政策,规范交易行为,引导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替代交易。
今年以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努力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在跨省区交易方面,配合省发改委,与江苏、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市、区)签订政府间协议,全年协议电量35亿千瓦时;积极协调省内发电企业参与跨省区市场化交易,今年1至8月,该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外送电量41亿千瓦时,为全年外送打下良好基础。在直接交易方面,充分与省发改委沟通联系,制定电力交易工作方案,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2018年,直接交易规模超过40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比增长33%。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实现了新能源消纳“双升双降”目标,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电网结构进一步强化,330千伏统万变第三台主变投运,定靖地区风电送出断面能力提升,陕北电网稳定控制系统不断完善,有效缓解了局部新能源送出受限问题。
同时,该公司利用甘肃、青海两省新能源电量打包替代关中自备电厂,促成清洁替代交易电量2.1亿千瓦时。盘活省内发电权替代交易,针对榆林地区窝电现象,组织开展陕北地区自备电厂清洁替代交易8.66亿千瓦时、组织新能源企业与火电企业替代交易0.072亿千瓦时,协调陕北火电企业向关中火电企业转让发电权交易18.95亿千瓦时,竭力扩大陕北新能源发电空间,实现了陕北地区火电与新能源发电的“此消彼涨”。激活省间互济交易,通过月度互济交易及日前、实时短期交易、电量库交易,消纳西部新能源16.77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