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群众不富心不甘










本报记者 王缠卫 文/图
9月11日,淳化县固贤便民中心北沿渠村山坡地里的花椒已经采摘,树枝依然青翠迷人,果园里“红富士”苹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碌着把一箱箱苹果装上车,田野里传出阵阵欢乐的笑声。地畔边,北沿渠村“第一书记”宋小虎衣着朴素,他说:“农民最大的特点就是淳朴,只要你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他们就会以百倍的热情和厚爱来回报你,有这样好的人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事业不能成就!”
今年48岁的宋小虎是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省水文局)淳化水文站站长。2014年6月,省水文局抽调他和浦喆为北沿渠村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2016年,他被组织选派为北沿渠村“第一书记”。在这里,宋小虎发扬水利人苦干实干的精神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带领困难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追赶超越,奋力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
良好的开端
清晨,朵朵白云,悠闲地飘在天空无忧无虑。
而立之年的寇刚刚回到了借住的家中。屋里几件简单的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今年4月,还领到了国家移民搬迁新房的钥匙。”寇刚刚乐呵呵地打招呼。
寇刚刚家中4口人,有两个小孩。2013年,一起意外的车祸,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负债23万。寇刚刚先后在多地打工,通常不到发工资,就不得不借出工资补贴家用。生活的压力使他变得越来越消沉,脾气开始倔犟。2014年,他因无房成了贫困户。
宋小虎和寇刚刚第一次见面先是争论。宋小虎给寇刚刚讲国家脱贫政策,话还没说完,寇刚刚就反问他,国家的脱贫政策是好,发展资金在哪里?致富点子在哪里?这些都没有,就不要来找我。争归争,宋小虎帮助寇刚刚脱贫的事一刻都没有松懈。他找到村干部和寇刚刚的家人,让大家一起帮助寇刚刚树立起致富的信心。
2016年,省水文局在北沿渠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制定了“发展长期产业稳增收,发展短期项目保增收”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促进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和养殖产业。宋小虎找到寇刚刚告诉他,国家和包扶单位对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有补助,并问他:“养猪!干不干!”“没钱,猪圈建不起来!”寇刚刚固执地回答。“不干我找别人。”这一次,宋小虎对寇刚刚发起犟牛脾气。
“我回到家,老父亲告诉我‘宋书记’来过几次了,扶贫工作队是诚心诚意帮助咱脱贫,要干就跟着好好干。”寇刚刚回忆说。这一次,寇刚刚积极性很高,他不但建起猪圈,而且购买了17头猪苗。宋小虎立即落实县农业局国家养殖产业补助资金3400元,又从省水文局争取到“以奖代补资金”3000元,交给寇刚刚让他继续发展养殖产业。
2017年,寇刚刚尝到发展养殖业的甜头,他当年销售生猪收入就达到26000余元。从那时起,寇刚刚闲不住了,人也精神了许多。如今,他已经发展到饲养猪苗37头。近两年,宋小虎还为他争取到公益岗位,为他的妻子联系到工作,鼓励他们利用农闲时节打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红富士’苹果12亩,卖个3万元不成问题,公益岗位收入有2万元,打零工收入有1万元,生猪收入约有4.5万元,今年能脱贫。”寇刚刚直起身子,说着算着今年的收入。
百姓就是亲人
到三组村民张宽均家的路不好走。下一道坡,再拐几道弯,才到家。张宽均和老伴坐在门前一棵枝繁叶茂的核桃树下,眼前的山坡上是他们散养的山鸡。“今年山鸡养了60只,工作队已经给我规划好了,计划明年再散养200只乌鸡。”张宽均爽朗地说。
今年70岁的张宽均是村里的能人,90年代因种植烤烟多次获得全县第一名。2014年,他在买化肥途中发生车祸,致左下肢截肢。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完全改变了这个不服输的庄稼汉,家庭经济情况每况愈下。
2016年12月,宋小虎在铜川市耀州区给北沿渠村贫困户购买了奶山羊72只。连夜在村委会院子进行分发,其他人都把羊领走了,唯独张宽均不领。宋小虎问他怎么不领呢?“养不了,谁买的谁养。”寇宽均说完还将羊赶进村委会的办公室里。
这一天,宋小虎给贫困户分发了山羊,接着又清扫卫生,一直忙到深夜。“宋小虎一顿吃了三碗挂面啊?当天,我还知道他给贫困户购买山羊的钱,是取出了家里的10万元垫资购买的。他把我背上背下,把贫困户当亲人一样对待,这样做是让我们早日过上好日子。”张宽均伸出三个指头比划着说。
一回生,二回熟。有一天下午,宋小虎在给张宽均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说:“老哥,脱贫咱不愁,养羊不行,也能养牛。”老汉摇摇头。宋小虎知道张宽均责任心强,但苦于无法行走。他联系包扶单位寻求帮助支持。如今,张宽均已经安装上了假肢,可以慢慢活动身体了。
2017年,省水文局为北沿渠村购进一批优质花椒、核桃、苹果树苗。张宽均主动联系宋小虎,要将家中闲置的4亩地栽种上核桃。栽种树苗那几天,宋小虎和村“两委会”干部守在田间地头,联系车辆,组织人力,日夜抢种。“树苗栽好了,盼下雨,一场雨过后又盼发芽。咱得给群众操上这份心,给群众说过的话不能放空。”宋小虎说,当年我们精心管护,树苗成活率达到98%。这也改变了北沿渠村种植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
今年7月,宋小虎充分挖掘政策潜力,给包括张宽均等11户贫困户争取国家退耕还林地补贴100多亩,这对巩固贫困户种植产业效果不言而喻。
“我虽然无法正常行走,但当年的精神劲头还在。我有果园、花椒地,发展养羊、养牛、养鸡。前半年,卖了5只山羊收入就有5000多元。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给百姓谋事,苦日子过去了。”寇宽均脸上流露出庄稼人的喜悦。
为民谋实事
今年56岁的村民寇随朝站在院子晾晒玉米,金灿灿的玉米堆满院子。寇随朝家中4口人,因缺技术致贫。2016年,他在村委会领到了由省水文局送的2只奶山羊,今年已经发展到11只。“我羊养得好,仅羊奶一天就收入40多元。还养了4头猪,加上其他收入,日子比起去年强多了。”寇随朝乐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今年1月,寇随朝遇到了一件难事儿,自家的猪肉销售不出去。当时,屋外大雪下个不停,他急忙联系宋小虎想办法。第二天凌晨,宋小虎开着车挂着防滑链赶来了,他二话没说拉着猪肉到西安、咸阳等地寻找省水文局的领导和同事,直到把猪肉全部销售,这一下解决了寇随朝的燃眉之急。
此前,由于不懂卫生防疫知识,贫困户养的山羊发生瘟疫,要不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肯定会影响他们发展养殖产业的积极性。农民不缺力气,缺的是科学技术。今年,宋小虎总结经验,他多次邀请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专家为贫困户授课,提高村民们的市场防范能力和科学种植的方法。
五个春夏秋冬,宋小虎和扶贫队员跑遍了北沿渠村沟沟道道,他们结识一个又一个的农民兄弟。他们先后为北沿渠村争取水利资金136万元,改善了该村农业灌溉和人饮条件。落实省水文局帮扶资金40余万元,为贫困户购买果树苗22800株,奶山羊72只,硬化村委会广场近1000平方米,修建文化墙,乡村大舞台等。为村民刘联、何忠银等6人争取到公益岗位6个。
眼下,正是金秋好时节,广阔的田野里硕果累累。“这里的每一棵苗,每一株树,每一滴汗水都勾起了自己的回忆。在农村发展种植产业和养殖业产业,的确是一条致富之道。这几年,北沿渠村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这仅仅是个开头,我将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宋小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