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提质降费“加减乘” 当好城市“电保姆”
——来自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的报道
    优质服务赢赞誉。

    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工作人员检修设备。
    工作人员带电抢修。
    工作人员维护电力线路。
  通讯员 杨锦 文/图
  电力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渭南市委、市政府、陕西省电力公司关于优化供电营商环境有关要求,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行动、市场的理念,深化精益管理,提升供电能力,争创新时代责任央企。
  “我们始终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国网渭南供电公司总经理纪晓军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就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提升服务做“加法” 细微之处见真情
  时值盛夏用电高峰,在渭南市前进路华润万家购物中心的配电室,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二班副班长薛革庆正认真检查着低压开关柜。他细心地清扫着柜内尘土,细致的分辨操作机构出现的卡顿,仔细地查看导线连接是否牢靠……这一套检查下来,薛革庆早已满头大汗,灰尘夹杂着汗水从脸上滑落。
  华润万家是薛革庆辖区内的“老客户”,他每个月都要主动上门进行巡检几次,并对该企业员工进行用电安全培训。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他还建立了服务微信群。“把客户想知道的事、我们要通知的事、停送电的事,第一时间告知客户,及时提供咨询服务,想客户所想,急用户所急。”薛革庆说。
  “前几天刚为我们处理了线路保护装置故障,今天又派人上门帮助我们查安全,有供电部门的服务,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华润万家物业管理副总经理李楠高兴地说。
  如今,在渭南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华润一样,享受到放心的“电保姆”用电服务。
  张琳是潼关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客户经理,全程跟进潼关县黄金工业园项目的用电报装业务。“业扩工程投资界面延伸工作推进后,黄金工业园区投资的线路只需连接到园区内的箱式开闭所就行了,从潼关变电站到园区的输变电项目和箱式开闭所都是由供电部门投资,这部分投资大约耗费280万元,也就是说供电部门为潼关县黄金工业园节省了280万元的用电投资成本。”张琳说,过去,客户通常需要自行出资建设从公用变电站至规划“红线”内的电力线路,接入距离越远,投资规模就越大,送电到“红线”,可以说是打通用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营商环境,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着力在提升服务上做“加法”,创新“主动服务、一口对外、便捷高效、三不指定、办事公开”服务新理念,严格落实“一延伸(延伸国家批准的省级及以上各类园区充电站桩、电能替代、光伏扶贫项目及业扩配套电网工程投资界面)、三承诺(承诺报装接电时限,10千伏、400伏非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压减至80天和30天。承诺“报装容量全开放,受限项目先接入,后改造”。承诺低压接入容量上限提升至100千伏安)、六公开(公开办电流程环节,公开可用电网资源信息,公开客户工程典型设计,公开典型造价,公开客户办电进程信息,公开国家规定的营业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136服务举措。
  “只要您一个电话,我们一定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您身边,为您服务。”这不仅是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对所有用电客户的服务承诺,更是主动向一站式、透明化、互动化新型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业务流程做“减法” 转换思维求变革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国网渭南供电公司不仅做“加法”,也不忘开启“减法”思维。在压减办电环节、内部审批流程、优化故障应急抢修机制、减少停电次数等方面,有力的做着减法。
  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改革举措,实则都是一场场重塑企业与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
  8月30日,渭南市瑞泉中学新校区供电工程在“开学季”前顺利投运,从向渭南供电公司提交申请到完成新建线路设备搭火接电,仅用时35天。
  瑞泉中学新校区是渭南临渭区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8亿元,占地220亩,计划设置81个教学班4050个学位,是一所真正的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的学校。
  “我们一开始以为这么大的工程,怎么都得两个月时间。通不了电,数字化现代化都成了空谈,就连四五千住校生的生活都没法保证。没想到电力公司效率这么高。”学校负责人感激地说,“不仅时间上缩短了不少,而且整个过程都很省心,电力工作人员上门办理所有业务流程,还就受电工程内部设计、优化供电方案、配套建设和施工进度等环节提供了很多帮助。”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在得知瑞泉中学新校区需要快接电、快用电的申请后,立即开辟办电绿色通道,明确“一户一案”全程跟踪,组织协调发展、建设、运检等部门现场联合勘察。办电环节由9个精简为4个,他们克服规划调整和土建滞后带来的困难,抢抓工期,安全顺利的采用临时方案投运,确保学校在开学前“获得电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获得电力’是一个重要指标,办电环节越少、接电时限越短、接入成本越合理,享受供电服务就越好越便捷,客户对电力服务的获得感就会越强。”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陈冰说,“压缩用电客户的办电时间,压缩66%,也就是三分之二,降低到40个工作日以内。通过主动服务、环节并行、降低成本、限时办结,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便利。”
  电网建设做“乘法” 跑出追赶超越“加速度”
  9月的渭北平原,日丽风清。站在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10千伏西区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却感受不到初秋的清凉,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西区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将满足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优化渭河北岸区域电网构架,为实现‘两园一城‘建设目标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供电保障。”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常沛说,“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加强施工创新和安全措施管控,严格落实环保部门治污减霾“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已经通过综合执法环境保护办公室的验收,被授予了环境治理绿色达标单位。”
  在建的110千伏西区变电站为钢结构全户内智能变电站,本期新建2台50兆伏安变压器,110千伏出线2回、10千伏出线4回。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主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模版和钢筋安装、架构基础浇筑,按里程碑计划全力推进。
  “这些年电力服务一直做得很好,虽然110千伏西区变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困难,但电力公司一直在全力推进建设,我们对供电服务放心并充满信心。近年来经开区以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吸引大批企业入驻,对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需求提高。110千伏西区变早日建成投产将极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渭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韦红革说。
  今年年初,渭南市“两会”提出,按照引领黄河金三角、高于全省水平的目标定位,加快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的“三地一中心”建设,已经进入了追赶超越的新时代。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国网渭南供电公司通过强化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全力推进电网规划建设和城区电缆线路迁改等工作的“叠加策略”,达到电网建设的“乘法效应”,形成与追赶超越相适应的电力保障体系。
  今年,国网渭南供电公司电网基建计划投资6.79亿元,其中110千伏2.97亿元、35千伏0.15亿元、10千伏及以下3.39亿元。开工330千伏澄县变110千伏送出工程、西区输变电工程、卤西输变电工程,增容改造110千伏毕家变、港口变、岳庙变,进一步优化主网结构。加快城农配网改造力度,计划新建改造线路1126.186公里,配变329台,容量8.74万千伏安。
  一个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的渭南电网正在渭水之滨、太华之麓巍然织就。
  万涓成水,汇流成海。
  今年上半年,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售电量完成7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2%。新装增容1.97万户,业扩报装时限达标率100%,清退临时接电费1119万元,及时摸排转供电加价行为涉及终端5.1万余户。4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价幅度超过10%,为全市企业减少电费支出6000多万元。利用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引导大客户开展直接电力交易,预计全年可降低企业电费支出约7952.11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将始终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着力点,架好为民服务连心桥,助力渭南打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