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太白:脱贫户退出有底气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58
本报讯(李小军 记者 韩小珍)“我是镇上确定的稳脱户,我脱贫了,还要带领乡亲们致富。”9月23日,太白县靖口镇贫困户刘水林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刘水林是太白县靖口镇石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用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开始养蜂、养鸡、养猪、种猪苓,发展多种经营,到年底一算账,收入超过了3万元,一下子甩掉了“穷帽”后,刘水林自费到天水、凤县、麟游等地学习微地形设计、砌石、铺石等技术,发起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吸纳村上18户贫困户加入,入会的贫困户每月都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被该村确定为稳脱户。
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太白县面对集体经济弱、内生动力差等实际困难,综合剖析现状、逐户梳理问题,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家庭收入、发展意向等状况,将全县贫困户划分为“稳脱户、帮脱户、兜底户”三类,因户分类施策,变大水漫灌式帮扶为精准帮扶到户到人,让脱贫退出更有底气。目前,太白县有稳脱户640户、帮脱户161户、兜底户271户。
关注“稳脱户”,该县指导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业,依托主干公路和品牌景区等,发展劳务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增加收入并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致富。聚焦“帮脱户”,综合研判、分析户情,了解发展愿望和需求,克服简单的发钱发物充当帮扶,实行一对一帮扶,落实政策扶持、金融贷款、公益专岗等措施,激发发展勇气、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增加收入。关爱“兜底户”,针对无发展能力的弱势群体,在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的基础上,以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传承家风家训、优化乡风文明、“致富标兵”评选、“五净一规范”等活动,鼓励引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截至目前,太白县44个村全部通水泥路或沥青路、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电力入户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兑现产业发展到户补助资金217.6万元,完成劳务输出12300余人次,落实临时救助5257人次,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78.28万元,其中为农村725户1891人发放低保金464.59万元。同时,全县开展道德评议68场次,评出乡贤175人,“十星级文明户”9950余户。
本报讯(李小军 记者 韩小珍)“我是镇上确定的稳脱户,我脱贫了,还要带领乡亲们致富。”9月23日,太白县靖口镇贫困户刘水林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刘水林是太白县靖口镇石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用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开始养蜂、养鸡、养猪、种猪苓,发展多种经营,到年底一算账,收入超过了3万元,一下子甩掉了“穷帽”后,刘水林自费到天水、凤县、麟游等地学习微地形设计、砌石、铺石等技术,发起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吸纳村上18户贫困户加入,入会的贫困户每月都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被该村确定为稳脱户。
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太白县面对集体经济弱、内生动力差等实际困难,综合剖析现状、逐户梳理问题,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家庭收入、发展意向等状况,将全县贫困户划分为“稳脱户、帮脱户、兜底户”三类,因户分类施策,变大水漫灌式帮扶为精准帮扶到户到人,让脱贫退出更有底气。目前,太白县有稳脱户640户、帮脱户161户、兜底户271户。
关注“稳脱户”,该县指导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养殖业,依托主干公路和品牌景区等,发展劳务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增加收入并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致富。聚焦“帮脱户”,综合研判、分析户情,了解发展愿望和需求,克服简单的发钱发物充当帮扶,实行一对一帮扶,落实政策扶持、金融贷款、公益专岗等措施,激发发展勇气、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增加收入。关爱“兜底户”,针对无发展能力的弱势群体,在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的基础上,以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传承家风家训、优化乡风文明、“致富标兵”评选、“五净一规范”等活动,鼓励引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截至目前,太白县44个村全部通水泥路或沥青路、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电力入户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兑现产业发展到户补助资金217.6万元,完成劳务输出12300余人次,落实临时救助5257人次,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78.28万元,其中为农村725户1891人发放低保金464.59万元。同时,全县开展道德评议68场次,评出乡贤175人,“十星级文明户”995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