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产业脱贫的“志丹样板”
本报记者 张浩
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接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苹果+特色养殖+特色种植”长中短有效结合的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
近日,记者在志丹县保安街道办杨条村,先后采访了贫困户杨万林和赵宝忠。50岁的杨万林告诉记者,原来在县城蹬三轮,一年下来收入一万元左右,家有5口人,三个大学生,生活非常困难。从被纳入贫困户后,在政府的帮扶下,修建了三间平板房。自己花费不到一万元,其他都由政府承担。种植果园9亩多,家里养了13头猪,4头驴,现在光苹果就能收入两万元,加上其他收入,一年可以收入5~6万元。
64岁的赵宝忠因残致贫,家有两口人,家有果园8亩,养猪11头,养驴1头,他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好了,在政府的帮扶下,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说话中,赵宝忠打开家里的冰箱让记者看,记者看到冰箱里放有鸡蛋、水果、蔬菜、肉。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不比城里差,吃的都是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自己家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天干完农活可以洗个热水澡,这都要感谢政府,要不我们这些残疾人就无法生存。
目前,志丹县有建档立卡户1291户,发展产业的有1057户,除五保户外,产业覆盖率为98.2%。其中发展苹果产业的有739户5491.58亩(苹果+种养殖业450户)单独发展种植业76户458.4亩,单独发展养殖业76户888头,种植+养殖41户。入陕果161户(72户发展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光伏、公益性岗位、护林员、劳务等)327户。
去年,志丹县在实施精准产业扶贫中,先后引进陕西果业集团等5家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借助“三变”改革之力,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搭建平台。
据了解,志丹县确定苹果产业为主力长效脱贫产业,同时出台扶贫政策,对苹果产业建设达到标准的幼园,挂果园每亩分别补助300元,600元,建设防雹网的每亩再补3200元。目前,发展苹果产业的贫困户达到739户5491.58亩,已落实兑付扶持资金481.75万元。针对没有长效产业收入的贫困户,可以发展中短期增收产业,全县284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养殖牛、驴、猪、羊、鸡、中蜂3720头(只、箱),58户发展黄芪产业388亩,油用牡丹17户132.1亩。
志丹县推广“企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贫困户+贫困户”等入股分红模式,带动贫困户既有长效脱贫产业,又有短期增收产业。161户贫困户与陕果集团志丹分公司达成现金(每户1万元)入股协议,公司5年户均返还红利和本金1.5万元;顺宁镇金崖根9户贫困户与任华达成合作协议,将闲置大棚入股任华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贫困户3年户均可分红利24000元。
据了解,志丹县义正、杏河、永宁等7个镇与陕果集团志丹分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采取流转土地入股2.6万亩,现金入股161户161万元,326名入股社员,带动全县2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永宁镇崾子川村依托永宁山景区资源,成立崾子川油用牡丹合作社,与北京惠农合油用牡丹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农民将6129.4亩疏林地入股,开发油用牡丹,达成5:5分红的利益股权;将传统村落民居遗产入股,进行保护性开发,达成4:6分红的休闲旅游收益股权;将劳动力资源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达成长期用工协议,形成劳动力资源股权。
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接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苹果+特色养殖+特色种植”长中短有效结合的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
近日,记者在志丹县保安街道办杨条村,先后采访了贫困户杨万林和赵宝忠。50岁的杨万林告诉记者,原来在县城蹬三轮,一年下来收入一万元左右,家有5口人,三个大学生,生活非常困难。从被纳入贫困户后,在政府的帮扶下,修建了三间平板房。自己花费不到一万元,其他都由政府承担。种植果园9亩多,家里养了13头猪,4头驴,现在光苹果就能收入两万元,加上其他收入,一年可以收入5~6万元。
64岁的赵宝忠因残致贫,家有两口人,家有果园8亩,养猪11头,养驴1头,他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好了,在政府的帮扶下,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说话中,赵宝忠打开家里的冰箱让记者看,记者看到冰箱里放有鸡蛋、水果、蔬菜、肉。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不比城里差,吃的都是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自己家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天干完农活可以洗个热水澡,这都要感谢政府,要不我们这些残疾人就无法生存。
目前,志丹县有建档立卡户1291户,发展产业的有1057户,除五保户外,产业覆盖率为98.2%。其中发展苹果产业的有739户5491.58亩(苹果+种养殖业450户)单独发展种植业76户458.4亩,单独发展养殖业76户888头,种植+养殖41户。入陕果161户(72户发展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光伏、公益性岗位、护林员、劳务等)327户。
去年,志丹县在实施精准产业扶贫中,先后引进陕西果业集团等5家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借助“三变”改革之力,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搭建平台。
据了解,志丹县确定苹果产业为主力长效脱贫产业,同时出台扶贫政策,对苹果产业建设达到标准的幼园,挂果园每亩分别补助300元,600元,建设防雹网的每亩再补3200元。目前,发展苹果产业的贫困户达到739户5491.58亩,已落实兑付扶持资金481.75万元。针对没有长效产业收入的贫困户,可以发展中短期增收产业,全县284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养殖牛、驴、猪、羊、鸡、中蜂3720头(只、箱),58户发展黄芪产业388亩,油用牡丹17户132.1亩。
志丹县推广“企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贫困户+贫困户”等入股分红模式,带动贫困户既有长效脱贫产业,又有短期增收产业。161户贫困户与陕果集团志丹分公司达成现金(每户1万元)入股协议,公司5年户均返还红利和本金1.5万元;顺宁镇金崖根9户贫困户与任华达成合作协议,将闲置大棚入股任华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贫困户3年户均可分红利24000元。
据了解,志丹县义正、杏河、永宁等7个镇与陕果集团志丹分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采取流转土地入股2.6万亩,现金入股161户161万元,326名入股社员,带动全县2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永宁镇崾子川村依托永宁山景区资源,成立崾子川油用牡丹合作社,与北京惠农合油用牡丹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农民将6129.4亩疏林地入股,开发油用牡丹,达成5:5分红的利益股权;将传统村落民居遗产入股,进行保护性开发,达成4:6分红的休闲旅游收益股权;将劳动力资源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达成长期用工协议,形成劳动力资源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