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乡村振兴看大荔
——大荔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亮相”国际平台侧记
  通讯员 吴晓龙 本报记者 武德平
  8月14日到16日,以“生态世界.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两山”理念与实践国际会议在浙江安吉举办。大荔县因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突出、富有创新和特色而被邀请在会上分享经验。这是大荔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又一次在国际平台上亮相。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叙述,一个个事例,将大荔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全方位呈现在会场300余名国内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眼前,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和讨论。“一个西北内陆农业县的建设经验能在这次会议上交流,我们看重的是大荔县的实力和成绩。”会议主办方一名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大荔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城乡美丽、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从2013年开始,按照“全域统筹规划,绘制乡村振兴蓝图”、“完善乡村基础,推动城乡一体发展”、“落实‘两山’理论,持续优化人均环境”、“坚持共建共享,促进乡村和谐文明”、“推动融合发展,唱响乡村振兴看大荔”的战略规划稳扎稳打,把大荔建成了农村人乐居、城市人向往,各地游客留恋的生态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
  在这一过程中,大荔县牵头制定了陕西省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巷道建设规范等6项系列标准;制定了“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美好乡村”四套指标体系;编制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专业规划,建立了科学完备、适度超前的规划体系。
  大荔县坚持大水大绿、景村融合发展、提升公共基础发展理念,启动水城水乡建设,恢复重建540个农村涝池,打造“八湖百池润同州”的全域水生态体系,引导群众栽花种草、植绿护绿,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40%,普遍建成环村林带、绿化游园、文化长廊,使全县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率达到70%。县上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推进污水治理、实施卫生改厕,全面推行“户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成镇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40座,完善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达标排放。建立形成“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循环农业”的处理模式,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3.6%,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一新。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荔县坚持人的新农村和物的新农村同步推进。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深化农村改革、繁荣乡村文化三项举措,培育众移风易俗、勤劳节俭、崇善向上的社会风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乡村文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赛事经济等打造形成了百公里百万亩美丽产业景区,农产品变商品成为旅游产品,农村变公园成为景区,农家变商家在家门口致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大荔县还成功举办了大荔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名校大学生龙舟赛等10余项大型赛事,吸引域外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大荔县美丽乡村经验能在这次大会上分享,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进一步扩大了我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能人兴乡、绅士返乡、企业援乡、大学生活乡、科技强乡“六乡工程”,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大荔县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大荔县政府一名主要领导表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