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看岚皋县产业脱贫如何突围?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36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黄敏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岚皋县积极探索贫困山区产业脱贫新路径,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经济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脱贫的关键力量;坚持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措施,扎实推进“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脱贫模式,让贫困群众搭上脱贫快车,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 增产增收
岚皋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落后,如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岚皋县将目光锁定在特色农业产业上。
在全力决战脱贫攻坚战中,岚皋县以“户脱贫、县摘帽”的总体目标和“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要求谋划布局,形成以魔芋、茶叶特色产业为主导,畜牧、富硒粮油、蔬菜、特色林果等常规产业为补充,猕猴桃、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为亮点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实施区域大布局、主体大培育、技术大支撑、利益大联接、三产大融合五大工程,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保障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岚皋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9.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生猪存栏18.1万头、出栏21.76万头,肉类总产2.09万吨;新发展特色经济林果1.7万亩,中药材2.3万亩,林下养蜂4万桶。共培育农业园区147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4个,2千万以上产值园区4个,72个贫困村县级园区和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全覆盖。全县2.3万贫困人口通过自主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800元。
“五奖五扶五带动” 加速产业扩张
为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增收富民,岚皋县通过对符合标准的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新产品研发和科技人才五类主体进行奖励,采用金融、资金、项目、用工奖励和以奖代补五种方式进行扶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分红、订单收购五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从而形成具有岚皋特色的“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
“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的扎实推行,进一步夯实了贫困群众增收基础,增强了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呈现出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贫困户稳步增收的良好局面。
仅2018年上半年,岚皋县就发展魔芋1.2万亩、茶园5万亩、猕猴桃2600亩,出栏猪、羊19.69万只、鸡123.27万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农场和非示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共带动贫困户8202户25196人,使50%以上的非兜底贫困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提高了贫困户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五奖五扶五带动”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各界肯定,被省产业脱贫办收录为“全省产业扶贫模式”。
“三产融合”提升产业效益
针对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岚皋县在强化问题整改的同时,着力完善基础建设、项目建设,突出主体培育,加快“三变”改革,推进产业融合大发展。
通过全力引导新型主体申请“三品一标”“富硒农产品”认证,加快茶叶“南宫山茶”、畜牧“秦巴黑”品牌整合,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建成一批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康养度假多项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形成休闲农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在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岚皋县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而形成的“五奖五扶五带动”模式快速地助推了经营主体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将贫困群众送上了“脱贫快车”,实现致富梦。
本报记者 李冀安 黄敏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岚皋县积极探索贫困山区产业脱贫新路径,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经济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脱贫的关键力量;坚持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措施,扎实推进“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脱贫模式,让贫困群众搭上脱贫快车,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 增产增收
岚皋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落后,如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岚皋县将目光锁定在特色农业产业上。
在全力决战脱贫攻坚战中,岚皋县以“户脱贫、县摘帽”的总体目标和“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要求谋划布局,形成以魔芋、茶叶特色产业为主导,畜牧、富硒粮油、蔬菜、特色林果等常规产业为补充,猕猴桃、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为亮点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实施区域大布局、主体大培育、技术大支撑、利益大联接、三产大融合五大工程,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保障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岚皋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9.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生猪存栏18.1万头、出栏21.76万头,肉类总产2.09万吨;新发展特色经济林果1.7万亩,中药材2.3万亩,林下养蜂4万桶。共培育农业园区147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4个,2千万以上产值园区4个,72个贫困村县级园区和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全覆盖。全县2.3万贫困人口通过自主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800元。
“五奖五扶五带动” 加速产业扩张
为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增收富民,岚皋县通过对符合标准的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新产品研发和科技人才五类主体进行奖励,采用金融、资金、项目、用工奖励和以奖代补五种方式进行扶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分红、订单收购五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从而形成具有岚皋特色的“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
“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的扎实推行,进一步夯实了贫困群众增收基础,增强了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呈现出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贫困户稳步增收的良好局面。
仅2018年上半年,岚皋县就发展魔芋1.2万亩、茶园5万亩、猕猴桃2600亩,出栏猪、羊19.69万只、鸡123.27万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农场和非示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共带动贫困户8202户25196人,使50%以上的非兜底贫困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提高了贫困户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五奖五扶五带动”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各界肯定,被省产业脱贫办收录为“全省产业扶贫模式”。
“三产融合”提升产业效益
针对发展产业扶贫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岚皋县在强化问题整改的同时,着力完善基础建设、项目建设,突出主体培育,加快“三变”改革,推进产业融合大发展。
通过全力引导新型主体申请“三品一标”“富硒农产品”认证,加快茶叶“南宫山茶”、畜牧“秦巴黑”品牌整合,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建成一批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康养度假多项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形成休闲农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在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岚皋县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而形成的“五奖五扶五带动”模式快速地助推了经营主体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将贫困群众送上了“脱贫快车”,实现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