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喜看甘泉润民生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安康 李永明
  安康市汉滨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区和农业大区,属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重点县区,形成八山半水一分田的自然格局。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区中高山区和丘陵地区缺水严重,村民们吃水只能靠肩挑背扛;遇到干旱年景,只能用房檐水、山泉水、蛤蟆滩水,勉强维持生活用水。当时,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河滩舀水黄汤汤
  舀回庆幸没蚂蟥
  山泉水来甘又爽
  翻山越岭路不畅
  屋檐水色不清亮
  及时接用吃得香
  干旱四处找水吃
  夜半井边排队抢
  水贵如油难保障
  等天下雨洗衣裳
  干旱无雨庄稼蔫
  跪求拜神求龙王
  历史的车轮进入8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汉滨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水利建设列入全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组建了冬春水利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水利建设工程指挥部,每年开展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大战热潮,实施“百库”工程、小工程大群体、灌区配套、水源工程建设、“三河”治理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实施后,改变了当地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部分村民饮水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
  改革开放迎春天
  联产承包责任田
  人饮工程大发展
  村组通水到门前
  如今饮水不再难
  龙头一拧清水甜
  天旱雨涝不用愁
  随时用水能保障
  无论洗澡和洗脸
  天天洗衣或煮饭
  不再担心水用完
  生活快捷又方便
  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水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把水利建设列入国民经济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明确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每年,汉滨区政府争取国家资金1.5亿元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其中饮水工程项目每年高投入有保障,成立了人饮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供水总站,下设了8个供水分站;每年实施人饮工程百余处,完成安全饮水投资几千万元,解决3.5万人饮水困难,边远山区村民吃水不再难。乡亲们唱道:
  新时代、新观念
  水的用途很方便
  城市农村共水源
  环保卫生有安全
  城市管理水关键
  市容整洁见蓝天
  农村用水多方便
  家家都有卫生间
  除了生活又生产
  农业园区水循环
  庄稼地里来浇灌
  一水多用乐欢天
  近十年来,汉滨区供水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恒口、五里、建民等川道地区,饮用水源工程架通后,打开了村民致富的山门。过去缺水严重的茨沟镇,人饮工程建成后,水源得到了保障,广大村民依托当地丰富的黄豆资源,精心打造豆腐产业,形成独特的“豆腐宴”品牌,推出的三百余豆腐菜肴,色香味俱佳,深受游客的青睐,全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
  截止2017年底,全区累计投资5.12亿元,建成了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6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7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54处,千人以下单村供水工程785处,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60.4万人,惠及广大民生,形成了全省唯一的“汉滨供水模式”。这真是:
  几百年来吃水难
  今朝解决真方便
  资源丰富用途广
  美好生活水甘甜
  大棚蔬菜水浇灌
  农业园区水润园
  豆芽有水长得快
  豆腐有水软如棉
  鱼儿有水嬉戏间
  稻禾有水沉甸甸
  歌颂今天好政策
  饮水思源颂党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