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用实干赢得民心
最美基层干部56
靳天龙 通讯员 白艳峰
在清涧县玉家河镇李家洼村,有这样一位带领群众解决一个个制约发展的难题,共同走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的人,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玉家河镇一弘黑毛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峰。
回报家乡
早年间,刘世峰凭借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在西安创立了自己的演艺公司。2014年,他响应号召,返回家乡当了一名村官。
上任后,刘世峰自掏腰包组织村委会骨干和村民代表先后赴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探索致富途径。2015年,他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将进村道路全部硬化,入户道路由原来的1.5米拓宽至7.5米。2016年,他从相关部门争取建设资金40多万元,新修大坝两座,增加高效农田约100亩,积极组织贫困户在平整后的淤泥坝种植玉米、中药材等,每年为全村创收10多万元。
2017年,刘世峰筹资200多万元成立玉家河镇一弘黑毛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根据实际,针对无劳动能力、无养殖条件或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贫困户,由他们自愿组织申请养殖,以产业帮扶资金为股金,合作社以“代管代养”“合作社寄养”“合伙养殖”三种模式带动所有村民共同参与,发展致富。
目前,合作社通过“代管代养”的模式,与李家洼等三个村的24户贫困户合作养殖“黑毛土猪”200余头。“我啥也干不了,今年给合作社入股1万元,由合作社负责科学管理,最终按照入股比例进行分红,今年分了3600元。”75岁的贫困户刘文胜攥着刚到手的钱高兴地说。
扶危助困
2016年的一天,刘世峰的一个朋友开车来李家洼村找他商谈合作事宜。由于村口没有明显的标志,朋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事后,朋友告诉刘世峰,村口应该立个标识,方便外人辨认。刘世峰听后又自掏腰包1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进村大门,并在大门旁边修建了候车篷,让李家洼村口成为附近最具特色路段。
修建好进村大门没多久,李家洼村抽水用的变压器坏了,村民连续一个星期没能吃上水。刘世峰又自费1万多元为村里安装好变压器。事后,有村民主动找到刘世峰请求平摊费用,刘世峰说:“我比你们稍微好点儿,为大家做点实事是应该的。再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就不要难为大家了。”
几年来,刘世峰默默为村里做了许多好事,对村里的每一户村民关怀备至。他常年坚持为60多户贫困乡亲送中秋月饼,春节期间为30多户特困村民送米面油,多次对赵波波、刘航飞等村里的孤儿进行救助,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2018年春节,刘世峰又给村里26户特困村民每户送去自己饲养的黑毛土猪肉,价值近3000元。
多措并举
李家洼村栽培枣树有上千年历史,大枣品质优良、品种多样,如今已拥有5000余亩生态枣园。为进一步扩大该村红枣的知名度,帮助村民销售红枣,2016年国庆期间,刘世峰利用小长假与清涧红枣收获期的时间重合点,自费10万元在李家洼村举办首届金秋红枣文化艺术节暨农特产品交易会,邀请旅行社和市民自驾游到李家洼村参加活动。安排了农耕文化体验、农特产品交易、民俗体验、观光游览等诸多项目,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参与,多家媒体和网站连续报道,对李家洼村乃至全县的红枣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家洼村距离国家3A级景区——清涧县“太极圣境”直线距离还不到3公里。2017年,刘世峰利用这一商机,投资180多万元修建“太极圣境”度假山庄,为游客提供食宿,并在山庄内修建200多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展览中心,形成一个集种植、养殖、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村。
“我们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可脱贫’的目标,做到田地种庄稼、圈里喂猪羊、山上有果园、村庄能旅游,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刘世峰自信地说。
靳天龙 通讯员 白艳峰
在清涧县玉家河镇李家洼村,有这样一位带领群众解决一个个制约发展的难题,共同走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的人,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玉家河镇一弘黑毛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峰。
回报家乡
早年间,刘世峰凭借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在西安创立了自己的演艺公司。2014年,他响应号召,返回家乡当了一名村官。
上任后,刘世峰自掏腰包组织村委会骨干和村民代表先后赴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探索致富途径。2015年,他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将进村道路全部硬化,入户道路由原来的1.5米拓宽至7.5米。2016年,他从相关部门争取建设资金40多万元,新修大坝两座,增加高效农田约100亩,积极组织贫困户在平整后的淤泥坝种植玉米、中药材等,每年为全村创收10多万元。
2017年,刘世峰筹资200多万元成立玉家河镇一弘黑毛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根据实际,针对无劳动能力、无养殖条件或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贫困户,由他们自愿组织申请养殖,以产业帮扶资金为股金,合作社以“代管代养”“合作社寄养”“合伙养殖”三种模式带动所有村民共同参与,发展致富。
目前,合作社通过“代管代养”的模式,与李家洼等三个村的24户贫困户合作养殖“黑毛土猪”200余头。“我啥也干不了,今年给合作社入股1万元,由合作社负责科学管理,最终按照入股比例进行分红,今年分了3600元。”75岁的贫困户刘文胜攥着刚到手的钱高兴地说。
扶危助困
2016年的一天,刘世峰的一个朋友开车来李家洼村找他商谈合作事宜。由于村口没有明显的标志,朋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事后,朋友告诉刘世峰,村口应该立个标识,方便外人辨认。刘世峰听后又自掏腰包1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进村大门,并在大门旁边修建了候车篷,让李家洼村口成为附近最具特色路段。
修建好进村大门没多久,李家洼村抽水用的变压器坏了,村民连续一个星期没能吃上水。刘世峰又自费1万多元为村里安装好变压器。事后,有村民主动找到刘世峰请求平摊费用,刘世峰说:“我比你们稍微好点儿,为大家做点实事是应该的。再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就不要难为大家了。”
几年来,刘世峰默默为村里做了许多好事,对村里的每一户村民关怀备至。他常年坚持为60多户贫困乡亲送中秋月饼,春节期间为30多户特困村民送米面油,多次对赵波波、刘航飞等村里的孤儿进行救助,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2018年春节,刘世峰又给村里26户特困村民每户送去自己饲养的黑毛土猪肉,价值近3000元。
多措并举
李家洼村栽培枣树有上千年历史,大枣品质优良、品种多样,如今已拥有5000余亩生态枣园。为进一步扩大该村红枣的知名度,帮助村民销售红枣,2016年国庆期间,刘世峰利用小长假与清涧红枣收获期的时间重合点,自费10万元在李家洼村举办首届金秋红枣文化艺术节暨农特产品交易会,邀请旅行社和市民自驾游到李家洼村参加活动。安排了农耕文化体验、农特产品交易、民俗体验、观光游览等诸多项目,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参与,多家媒体和网站连续报道,对李家洼村乃至全县的红枣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家洼村距离国家3A级景区——清涧县“太极圣境”直线距离还不到3公里。2017年,刘世峰利用这一商机,投资180多万元修建“太极圣境”度假山庄,为游客提供食宿,并在山庄内修建200多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展览中心,形成一个集种植、养殖、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村。
“我们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可脱贫’的目标,做到田地种庄稼、圈里喂猪羊、山上有果园、村庄能旅游,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刘世峰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