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三原:打造区域化产业扶贫新模式


任东 本报记者 王志杰 文/图
精准扶贫脱贫实施以来,三原县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精准脱贫为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初步形成了以独李镇药菊(玫瑰)种植基地、鲁桥镇食用菌种植基地、陵前镇苗木花卉种植基地为代表性的区域化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构建各方利益联结促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确保真扶贫、真脱贫。
镇村联结企业搭建平台
促进各类资金滚入
该县坚持各类支农惠农资金项目终极所属贫困村和贫困户。县镇政府对接联结落地涉农企业,村级充分挖掘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搭建平台。
选优特色产业建基地。镇政府积极招引当地人投资创办的陕西中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创建赵渠村菊花玫瑰产业园基地,种植菊花和玫瑰,这在本地尚属第一家,依托产业园基地,以村资产入股和贫困户入股方式,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各类资金转化保运转。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吸纳贫困户入会,将贫困户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资金、互助资金协会财政资金及相关财政项目资金入股产业园基地,签订《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让贫困村和贫困户在合作社经营利润中按约定比例享受分红;“双基联动”强保障。加强基层信用社与基层党组织合作,建立三原县农村信用社赵渠村金融服务站,将党组织核心引领与金融扶贫、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紧密结合,借助利好政策,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企业联结基地创优产业
促进效益最大化
该县围绕规范产业基地科学有效运转,按照“集中土地流转、合作社管理、公司化运营、打造示范基地”的思路,力促产业基地做大做强。
集中土地流转。由镇村出面搭建村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全村流转耕地200余亩,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到村级服务中心,由村级服务中心与中玫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益关系,打造药菊、玫瑰种植示范园区;创办专业合作社。由陕西中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创办三原中玫种植专业合作社,镇村组织引导贫困户和农户入社,加强对农户产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公司化运营。允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以有效资源、资金、资产入股合作社,参与入股分红;打造示范基地。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落地,以种植为基础,以加工为重心,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基地联结农户拓宽途径
促进各类资源入股
该县围绕特色产业园基地建设,镇村抓住各类资源整合,以资产、资金、劳务、技术等形式入股分红,推动产业园基地发展成为村级“产业工厂”、农民(贫困户)转变为产业工人,形成了“基础设施股份+互助资金协会收益+集体资产收益”的贫困村可持续收益模式,构建起“土地收益+各种资金股份+工资”的贫困户可持续收益模式,全力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持续增收。
村级资产变股权。由村“两委”协调落实农发项目,实施村级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集体资源变为资产,以资产形式投资入股,收益纳入村级集体经济;互助资金变股金。组建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成立股东大会,将全村45户贫困户及入会会员变为股东,分别持有不同比例的股份,严格《协会章程》和《议事规程》,协会收益部分纳入村级集体账户,剩余部分按股分红;互助资金变租金。充分发挥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作用,村集体出资建设3个连栋温室大棚,建立药菊、玫瑰种苗繁育基地,以租赁形式交给中玫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年度租金纳入村集体经济,同时吸纳群众学技术、自创业、促增收,实现特色产业融合;土地变资源。凡有意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群众,将土地统一流转到村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与合作社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让群众个人土地持续有收益;贫困户土地变股权。贫困户以承包土地地亩形式折算,直接成为合作社股东,入股参与经营,享受效益分红;扶贫资金变股金。合理运用上级划拨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与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资金协议》,合理进行配股,年底从合作社净利润中按协议进行分红;劳务技术变股份。吸纳有经验、懂管理的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参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获得管理收益后成为股东。鼓励和引导以管理技术入股合作社,在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参与入股分红。
村户联结股份持续增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该县坚持“村财镇管+村户入股分红+产业园基地+贫困户增收”的捆绑式发展,按照共同投资、捆绑发展、比例分红、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相关协议,建立各方利益联结机制。
具体合作方式有3种:实施“村两委+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捆绑式发展。在产业园基地划出50亩地,与20户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协议》,由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共同投资,村“两委”借助产业扶持资金投资40%参与经营,企业合作社投资30%负责全程生产经营,民主评议20户贫困户以农户名义投资30%参与经营,前三年投资从产业收益中逐年扣除。年终收益后,村集体提取10%的管理费纳入集体经济,由镇农财服务中心专账管理用于贫困户帮扶工作;企业合作社提取30%的收益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贫困户提取60%收益,扣除前期投资后获得稳定收入;发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带动效应。与25户贫困户签订《务工劳动协议》,吸纳进产业基地务工,通过示范引领,采取日常务工、土地流转、技术学习、业务培训等形式帮扶带动,解决贫困户长期就业增收问题,年人均收入达1万余元,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无条件配送股份托底分红。将全村45户贫困户全部纳入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会员,无条件配送股份,参协会收益分红,直至完全脱贫固定增收为止,既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便利,同时协会资金年度运营收益中获得相应股份分红,确保了贫困户集体脱贫顺利推进。
“四联四强”区域化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五个扎实”重要要求,有效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让村庄美起来,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也让贫困群众富起来,创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