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银桥飞南北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安康 张朝林
  月河水,水长流,
  长长流水两岸愁。
  春寒料峭蹚河过,
  河水冰冷真刺骨。
  夏天月河是猛兽,
  掀天巨浪尸无存。
  冬天架起独木桥,
  一走一闪颤悠悠。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对月河的写照。月河,汉江的支流,发源于汉阴凤凰山山麓,流经五里川道,在安康的月河口汇入汉江。那个时候,月河水量充沛,一年四季清波涌流,流到五里铺老街,扭成一个S型,朝鲤鱼山流去。河南是山区,河北是五里川道,五里铺老街就沿月河北岸而建。月河阻隔了两岸,河南的人要来五里铺老街购物,最愁的就是过月河。特别是夏天,月河洪水不过,河南的人就无法过河,眼看着瓜果熟烂,也无法渡过河北出手。南山农家的猪养肥了,下山卖猪,更是愁死人,让猪“坐花轿”四个小伙子抬下山,抬过河。出水芙蓉似的南山女子,纷纷要嫁到河北川道来,愁坏了河南的单身汉子。
  月河之南的人们真是苦啊!安康市五里镇政府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现状,筹集资金,于80年代建起了一座铁索桥,乐坏了两岸的人:
  南北架起铁索桥,
  月河两岸人欢笑。
  河南过桥走老镇,
  买卖交易乐开怀。
  河北过桥访南岭,
  山歌阵阵游绿山。
  河北河南桥上走,
  幸福歌儿四处飘。
  可到了90年代,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像千万匹脱缰的野马,瞬间冲毁了铁索桥,一叶拴在麻柳树应急用的渡河小舟,也被冲走了,两岸人望河兴叹:
  谁知美景不长久,
  洪水又毁连心桥。
  两边村民泪汪汪,
  咫尺天涯愁断肠。
  可怜南岸好村民,
  一夜又回旧时光。
  期盼修建水泥桥,
  开心歌声天天唱。
  时代在发展,2002年,五里镇政府提出了“三个一”建设工程,就是建设一座月河大桥、树立月河南岸一面新农村建设旗帜、完成一本五里镇志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自从建起了月河大桥,彻底改变了南山的面貌。截至今日,一条条通村公路,好像一条条盘山的巨龙,连接着村村户户。车水马龙的月河桥,每天都热闹非凡。早晨,南山的村姑村嫂们,摘下带露珠的果蔬,开着三轮车,穿越月河大桥,到集贸市场兜售。黄昏,月河大桥上人来人往,人们依着桥栏,沐浴微风,凝视月河潺潺水流,看夕阳落山,烧红半边西天,享受着和祥幸福的生活。
  特别是西康、西千高速公路沿着南山山边穿行,月河两岸更是人潮涌动。刘营村新农村建设的旗帜竖起来了,新村的小洋楼,沿着月河边而建,别墅式的长楼,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装亮背依的挂榜山。
  南山片区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退耕还林,绿化青山。如今的南山,翠林遮天蔽日,白云缭绕,小溪哗哗流,鸟鸣深林中。政府又斥巨资治理了月河,两条银色的护河堤,好像两条银色的铁链,锁住了月河。从此,月河就是一条温顺的青龙,乖乖地爬进了汉江。真是应了:
  南北两岸挂彩虹,
  月河天堑变通途。
  桥头车水人欢笑,
  春夏秋冬不发愁。
  新村别墅立河边,
  村村组组水泥路。
  感谢祖国好时代,
  万众一心跟党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月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月河,是镶嵌在五里谷地的一串明珠,滋润着美丽的五里川道这片沃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