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以“农业增效”促“乡村振兴”






刘志强 本报记者 王永兴
2月初,记者对宝鸡市金台区农业局局长王立权进行了采访。王局长介绍,农业作为农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金台区农业局党委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明确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引导全局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扶贫、脱贫攻坚以及农村全面小康发展上。该局科学谋划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应有贡献。亮点有以下五点:一是清单式责任管理、对账式落实机制。二是引入项目扶贫竞争机制。三是专业施力,规划引领。四是项目资金整合,聚力产业脱贫。五是成立组织联盟,保障服务链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王局长介绍,金台区农业局从实际出发,紧紧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突出定位服务城市,发展特色园区、乡村旅游,打造“五区四线20个特色驿站”,点、线、面全面展开,推进产业结构改革调整。整合内部优势,成立1个产业联合会和香椿莲菜、核桃杂果、花椒药材、畜禽养殖、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5个产业联盟,激活内生动力。明确产业优势特色整体化塑造方向,统一思想路径,优化发展机制,推进股份合作,抓龙头带动,促进服务联动。产业联盟纳入了全区具有一定发展实力的76家合作社,2017年通过带头引进新品种、领办新项目,跨村拖带贫困户产业合作,差异化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整体举措得到市农业局高度肯定,认为理念超前,具有示范性。
区农业局支持2个省级、7个市级农业园区建设提升,新建2个市级园区。而且各个园区精准对应市场需求,突出“三绿”重点,实施“三品”工程,优化品类组合,创新体验互动,强化消费认知。让一批时令鲜果规模化、特色化建园,开启提质增效模式,新增葡萄、草莓及各类杂果1014亩,新建鸡舍、羊舍1800平方米,9个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年度投资9077万元。宝鸡美林现代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被市政府认定为第五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优化农业发展模式 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区农业局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2017年新增虹盛农机、悦民种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在全区产业脱贫攻坚中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017年重点培育、年底拟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的区级示范社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五七农机、自强果菜、宝信养殖3个合作社被省农业厅评为2017年度省级示范社,金田种养殖和马家原葡萄2个合作社分别被市政府评为2017年市级示范社。
区农业局规划了建设占地3000亩的食品产业园,马铃薯产业基地、西北应急食品中心、马铃薯酒生产线项目和味司农食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协助完成了食品产业园项目规划和太极养生谷可研报告,园区规划土地正在办理,太极水资源项目主体建设完成80%,流转土地170亩,对规划区内的鱼塘、养殖场拆除及地面附着物进行了赔付,食品产业园因高压电塔线路暂时停工。支持味司农无人面馆项目开发,协调宝陵彩色小麦订单对接,年内得力康乳业等8户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2.6525亿元。
2017年内新增设施农业10万平方米,在硖石五七村、金河镇马家原村、扶托村和两个省级园区新发展智能温室、日光大棚等设施农业11.6万平方米。完成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中省资金100万元,完成补贴中省资金248.149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39台(件),受益农户79户,拉动农民投资800万元。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设治理新体系
去年,区农业局下发了全区集体产权改革实施方案和“三权”分置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全区各镇街、各试点村参加省农业厅产权制度改革视频会、“三权”分置培训会和市局组织的榆林产权制度改革学习。2017年,玉涧堡村和代家湾村2个市级试点村已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资产量化和经济股份制改造,玉涧堡村向村民颁发了股金证。9个区级试点村已成立工作机构,制定了试点村实施方案,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认定的基础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代家湾村的“三变”经验模式被市局编印成书在全市推广。
局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全区无重大农产品质量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属地管理,积极争取检测项目,加大监管体系步伐建设,提升监管能力。王局长介绍,速测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全年累计抽检蔬果样品1355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8%以上,超额完成市上下达任务。
王局长说,切实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是农业局常抓不懈的工作。扎实做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发放告知书,及时关停活禽交易市场。全年采集动物血清1225份,自检455份,免疫抗体达到85%以上,送市局做抗体检测,反馈结果均为阴性。动物免疫接种密度、牛羊猪挂标率达到100%,免疫建档率达98%。年内检查养殖场46次,出动人员55人次,办理结案2起兽药案件。配合区环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和督导检查,牵头整治环保督办交办案件,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办理环保督查执法案件14件,拆迁搬离污染养猪场7个,关停规范私屠乱宰点3处。
打破村域界限 助力产业脱贫攻坚
王局长介绍,农业局精准扶贫从实际出发,以参与式整村推进策略在全区全面推行,园区引领、科技助推、合作组织带动、产权改革加力4大引擎同步发力,为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围绕产业品种组合更新、管护技术专业化和提升园区综合效益三大重点,9个园区的提升工程加大投入,发展更趋理性。产业扶贫项目实行区级报账制和论证、审核、督促,过程全监管。2017年,38个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3417万元,下达三批扶贫专项资金855万元,报账率100%。项目拖带扶持贫困户688户2406人,其中315户种植蔬菜620亩、杂果520亩、中药材1.82万亩,373户养殖禽类15.2万只、猪1730头、牛210头、羊620只、中蜂1203箱,66户安装屋顶光伏。贫困户当年通过分红、劳务和土地流转等户均增收100多元。
全区打破村域界限、整镇谋划主导产业,推广玉池村、紫原村、五七村、暴家河村等村的“贫困户+合作社+经济股份合作社+村委会”、“整村特色产业+贫困户”、“贫困户+合作社”产业脱贫模式,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管理,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各环节,发动企业、合作社、驻村帮扶四支力量“三投”(投劳、投智、投产)“三认”(认养、认领、认劳),多方助力,形成一镇一整体、一村一特色,村村建示范、村村有特色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其次是丰富扶贫内容,体现真帮真带真动。产业帮扶中,把扶志、扶智、扶助和物化补贴相结合,通过理念引导、技术培训、合作社拖带、项目帮扶、爱心认购认养,产业脱贫成效逐步显现,贫困户依托产业实现脱贫有了支撑。
农村农业振兴 增加农民获得感
王局长说,2016年冬,全区共种植夏粮13.0122万亩,其中小麦12.88万亩,秋粮3.7961万亩。虽受大风冰雹、伏秋连旱影响,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农业新技术推广及时有效,夏粮产量2.6487万吨,秋粮产量0.8513万吨,完成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2017年全年农业总产值4.8336亿元,增长4.1%,农业增加值3.0209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2元,增长10%。
2017年,在产业布局谋划、项目示范带动、农村改革加力和农业创新发展上,区农业局做了一定工作,但是全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弱,农业产业发展思维还过于狭窄,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还需要持续加力,逐项攻坚。王局长说,2018年,区农业局将秉承坚韧、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总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区委全委会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总要求,加速推进园区提升、项目引领、基地示范、组织培育、“三变”改革,着力打造4条乡村旅游主线,实施园区精品果菜计划,发展6大重点产业,做大中药材,做强乡村旅游,做优杂果,做精新农驿站,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提质提速,农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