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陕西农业跃向新高度
    本报讯(记者 强晖 李元)2月3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五年全省农业发展稳中向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过去五年,是全省农业转型升级的五年、快速发展的五年,全省农业系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追赶超越,整合行业资源,强产业、保供给、促增收,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快速增收,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其中,粮食总产首次连续五年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跃居中国农产品第二位,畜牧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3%,蔬菜设施化水平突破4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五年间年均递增10.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7.2%,较全国提前一年完成。此外,我省还打造了2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培植认定36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12个省级加工园区,创建2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47个明星企业,创建913个省级示范社、1772个示范家庭农场,认定427万名职业农民,成立28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机深松整地1000多万亩,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工作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突出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统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以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永恒主题,遵循市场导向,做优特色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培育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农业农村“1234”战略布局,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大产业、大扶贫、大生态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会议强调,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市场导向、质量导向、效益导向,整合大资金、包装大项目,集中实施特色产业设施化推进、现代农业要素聚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品牌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服务效能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七大行动。重点支持果畜菜特色产业设施化发展,打造以加工、物流、休闲园区和特色小镇“三园一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公用企业产品品牌体系,启动陕果“三年百市”促销行动,开展苹果单品种大数据中心建设,创新科技集成培训服务机制,实施“三变”改革千村试点,抓统筹推模式建机制强帮扶提升产业扶贫效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