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支部+产业”促脱贫
本报讯(李晓锋 报道)去年以来,凤翔县虢王镇在脱贫攻坚战中,挖掘党建资源,整合帮扶力量,走出了支部带领、产业支撑、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四冢洼村位于虢王镇西南,距县城25公里,距虢王镇区4公里,以种植小麦为主,全村经济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艰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三三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难度大,农户增收困难。
村“两委”会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包村干部有机整合力量,广泛调研,集中研判,攻坚克难,把红薯种植、肉牛养殖作为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采取产业大户领办的方式,成立了秦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一亩田”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以“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红薯种植52.8亩、西瓜6.8亩,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支持发展壮大红薯产业。2017年累计发展红薯种植600亩,预计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贫困户种植红薯全年总收入18.5万元以上。
同时,新建占地1000平米标三三准化畜牧养殖场1个,采取“养殖场+农户”模式,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实现增收,全村累计发展肉牛羊养殖52户173头。积极发动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42户79人,安排公益性岗位3户3人,公益专岗1户1人。全村转移就业330户560人,实现务工收入560万元。
四冢洼村位于虢王镇西南,距县城25公里,距虢王镇区4公里,以种植小麦为主,全村经济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运转艰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三三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难度大,农户增收困难。
村“两委”会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包村干部有机整合力量,广泛调研,集中研判,攻坚克难,把红薯种植、肉牛养殖作为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采取产业大户领办的方式,成立了秦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一亩田”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以“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红薯种植52.8亩、西瓜6.8亩,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支持发展壮大红薯产业。2017年累计发展红薯种植600亩,预计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贫困户种植红薯全年总收入18.5万元以上。
同时,新建占地1000平米标三三准化畜牧养殖场1个,采取“养殖场+农户”模式,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实现增收,全村累计发展肉牛羊养殖52户173头。积极发动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42户79人,安排公益性岗位3户3人,公益专岗1户1人。全村转移就业330户560人,实现务工收入5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