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过事尝汤

  岐山 赵林祥

    临近春节,乡村里婚嫁喜事多起来,不时听到人们呼朋唤友,喜滋滋念叨着谁家儿子结婚哩,晚上尝汤走!这熟悉的乡音,在酷寒的隆冬,让人倍感温暖。
    尝汤是西府地区流传已久的老习俗。结婚当天,新亲家携众亲友头一回正式走动,肯定要以最佳菜肴招待对方吃好喝好。尝汤的初衷就是在正式坐席前,首先邀请最亲近的至亲族人品尝一下厨师做下饭菜的味道,汤料调和,确保适合众人口味。其实,尝汤重在议事哩。
    结婚嫁女是人生大事,人老数辈都很重视。置办嫁妆,举行仪式必不可少,办喜事的当天招待亲家及送嫁的亲朋乡邻们吃饭才是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嘛。还在婚礼的前一天,男女双方家庭都开始忙碌起来,置办酒肉菜肴,请厨子,搭宴棚,张灯结彩贴对联,早饭后就开始生火做饭。当天傍晚,在男女两家住地同时尝汤,邀请对象是亲属、族人、村里有头脸的管事者、前来帮忙的乡邻。名义上是尝汤,现在锅灶上都是请来的名厨,不存在饭菜味道问题,主要是借吃饭的机会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提前安排好次日迎亲嫁女的大小事务。
    通常在众人吃着臊子面时,由主家请来的总管就胸有成竹,根据过事规模大小,逐桌逐人,按各人的特长,指名道姓的分派一应活路。女方家比较简单,确定送女客、戴钥匙的孩童、清点送亲人数并通报对方、安排带陪嫁东西的人员、通知次日出发时间。男方家事就多了,根据女方家提供的人数准备接送车辆,布置酒席桌数、选定早饭后歇脚处、指派跟车娶亲者、娶女客、占炕娃、迎客接亲的、看席、放炮、茶水、烧火、压面、散烟大小事务逐一落实到人头上,一般还要用红帖子张榜公布,以示主家对婚事的重视。
    尝汤习俗是礼乐文化在周原地区的传承延续,既显示了主家厚待乡邻的热心肠,也彰显了周公后人团结一心、倾力相帮的助人为乐风尚。还在当天下午,全村人几乎不用邀请,在家的大人娃娃倾巢而出。管事的人自是谙熟乡俗,本来一人能干的活儿刻意安排上三四个,轻轻松松人人都不闲,就是图个过喜事人多热闹场面大。也向新亲家展示出全村乡邻和睦、齐心协力过大事的欢乐喜庆场面,更是乡村生活和谐幸福,百姓安居乐业的缩影。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