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农,天下之大业也”
——省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视野
    本报记者 张晓强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参会的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工作,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报告。
    “农,天下之大业也。”连日来,代表们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农村电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陕西等,畅所欲言,建言献计。
    省人大代表、高陵区耿镇街道周家村党支部书记程涛:农村工作最缺的就是人才,留不住人才已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他认为,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工作就是引进人才。目前乡村的干部老龄化严重,对新事物不适应,缺少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经营管理的人,致使很多乡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他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引入农村,进一步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关注村干部的成长与发展,让更多农民受惠受益。
    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街道刘家沟村村委会主任陈刚:乡村振兴不能一味的复制粘贴,要结合村子的资源和现状,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振兴路,“乡村建设要避免同质化,要留得住乡愁。”他建议,在启动乡村建设时,要规划先行,注意做好农村公路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品质,避免重复建设。
    省人大代表、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村村民王会敏: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动能。我省应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和专业村出现,为实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加大电商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加大农村地区物流、信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帮助大家把东西卖出去,赚了钱了才能真正的脱贫。
    省人大代表、世纪荣华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崔荣华:应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共进,让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打造多元融资平台,支持民营资本投入农业特色小镇和养老产业。
    省人大代表、丹凤县县长徐秀全: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人才上的支持力度,建议设立贫困地区人才扶持的基金,鼓励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在项目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
    省人大代表、澄城华元集团董事长耿建民:建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出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推广乡贤文化、家风文化。
    省人大代表、蓝田县董岭村党支部书记李田利: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一批懂农业、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加入农村干部队伍,吸引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配套政策和信贷担保体系,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省人大代表、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石光银:应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大美陕北,希望我省对陕北生态环境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推进陕西绿色版图北移。
    省人大代表、陕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新康:建议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现代农业企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