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接个电话,我竟被通缉了?
岐山女子慌忙转钱款 银行工作人员机智识骗局
    通讯员 齐文革
    1月23日下午3点50分,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走到岐山县信用联社华明分社营业大厅3号窗口跟前。
  “您好,需要办理啥业务?”3号窗口柜员起身微笑着问。
  “我要往北京转钱,可以立即到账吗?”中年妇女应声到,脸露焦急之色。
    “可以,那您要转多少?”临柜人员继续问道。
    “4万8千元,可以立刻到账吗?”中年妇女答着话,眼眶红了。“请问您是跨行吗?请提供您对方的具体开户行。”“请问您转账是什么用途,电汇凭证上需要写明转款用途?”
    “你别问了,我着急转账呢!”中年妇女语气急促了起来。
    中年妇女怪异的表现引起了柜台内会计主管的疑惑:她随即来到3号窗口,准备安慰中年妇女,却无意中看到客户手上打开的手机界面,职业的敏锐性让她心中顿时明了。手机界面是微信聊天,同时手机屏幕顶部的绿色一闪一闪,显示正在通话中。会计主管授意柜员帮助客户填写电汇凭证,自己直接从柜台里边赶往营业大厅,并拨通了社主任的电话。
    “我要马上汇款!”中年妇女态度坚决地说道。
    “人家在和您打电话呢!你看。”会计主管指着中年妇女的手机说。顺着提醒,中年妇女把手机返回到了通话界面上。
    “和你打电话的人你认识吗?”看到号码归属地为湖北武汉,没有备注姓名,且通话时间已长达十几分钟,没有挂断的迹象,种种因素使会计主管更加确定了这是一起电信诈骗。
    “我不认得!”客户声音小了很多。“你看,这是他们发给我的,说我的电话号码被他人盗用,并用于经济犯罪,我也被牵扯其中。如果我不把钱打到银监局的安全账户上(指诈骗电话提供的个人账户),公安部就会通缉我!”中年妇女说着打开了微信通话记录。
  “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对方利用一些个人信息制作假象,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社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
    为了让客户感受到不法分子的话自相矛盾,彻底打消其转款的念头,分社会计主管和大堂经理陪客户在自助设备上查询了她的银行卡明细,查询的结果明显让客户放松了许多。此时已经挂断的诈骗电话又响起,信用社工作人员劝中年妇女直接挂断了电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法分子却依旧拨打电话。经过客户同意后,大堂经理接通了诈骗电话,几句交战下来,对方灰溜溜地挂断了电话,本来还半信半疑的妇女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确认是自己上当受骗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