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打开山门幸福来
——记凤翔县汉封村“第一书记”韩红章
    韩红章(右)帮助贫困户算养牛收入账。

  最美基层干部15
    通讯员 李晓锋 陈伟 文/图
    汉封村是凤翔县为数不多的山区小村,地广人稀,物产贫乏,大多依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这里的群众都过着艰辛的生活,人均纯收入仅达到全县水平的37%。
    2015年8月,韩红章选派到柳林镇汉封村担任“第一书记”后,进农户、下农田、同劳动、共生活,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脱贫攻坚路,立誓敢叫旧貌换新颜,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土特产成了“抢手货”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但汉封村群众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心里暖意融融。这是因为期盼已久的“五指岭”牌土鸡蛋终于打入市场,这也是汉封地区首个进入市场的土特产。
    2016年7月,村上联合成立了凤翔县五指岭农业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凤翔五指岭生态产业项目招商计划书》,注册了雍城五指岭农产品品牌,所有的土特产由合作社统一营销。
    五指岭土鸡蛋进入市场后,客户非常认可,经常是供不应求。“五指岭农业专业合作社真好,我家的土鸡蛋可有销路了,再也不愁鸡蛋没地方卖了。”汉封村五组贫困户闫保绪高兴地说。
    同时,对养殖小尾寒羊和奶山羊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群众科学养殖,并且积极联系客商上门收购。现如今,汉封的土特产已经不愁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老杨住上“安乐窝”
    自从开始建房,杨晓宁每天都要去工地看看,有时一天能去好几次。杨晓宁家世代居住在凤翔县柳林镇汉封村一组,这里的15户群众走的仍旧是土路,吃的依然是井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因为是贫困户,老杨这次搬家也享受集中易地搬迁政策,新房的建筑面积127平方米,政府补贴了一部分,自己大概能花7万元。
    易地搬迁是各级扶贫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部分村民居住困难,韩红章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争取政策支持。2016年初,全村符合易地搬迁政策的15户贫困户均被列入搬迁对象,实施移民搬迁。
    目前,移民新居建设已经完工,困难群众即将搬入新家,贫困户即将走上水泥路,喝上自来水,搬进安乐窝。
    村民共享“好福利”
    五组贫困户吴东虎,家中3口人,妻子张列俊患有侏儒症,身高不足1米3,因为血压高,平时几乎不出门。儿子吴桂明去年因为一场车祸昏迷三天三夜,最后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但是家里为此欠了很多债,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腊月的一天,吴东虎家里来了一群陌生人,他们为吴东虎送来过年用的米、肉、油、醋、挂面等价值500余元的年货。
    原来,这是韩红章与凤翔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协调联系后,在汉封村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让贫困户在寒冬里感受温暖和关爱。
    进村帮扶以来,韩红章先后为村上争取落实各类资金和物资60余万元,为村配备垃圾运送车等环卫设施,建成村污水处理厂、法制文化一条街和文化广场。
    现如今,一个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完善、居住环境优美、产业聚集发展的新型农村服务社区悄然显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