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蒲城:小香菇变身脱贫“幸运伞”
    蒲城县洛滨镇怡农香菇产业园,香菇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香菇生长情况。

    本报讯(贺军栋 张锋 报道)冬日旭阳,走进蒲城县洛滨镇马湖村旁的怡农香菇产业园,整齐的食用菌大棚一个挨着一个,温暖的棚内密密麻麻的黑色菌棒袋上下层层分立井然有序,上面生长着无数朵肥硕的透着香气的黄褐色小香菇。
    59岁的洛西村贫困户王宝林正忙着采摘香菇。他的妻子身体不好,家里传统的庄稼作务方式很难赚到更多的钱。去年9月他来到怡农香菇产业园务工,每天采摘近250公斤香菇,平均每月能挣3000多元。和王宝林同村的贫困户张志成、汪凤英两口子承包了2座菇棚,邻近的永信食品公司按保护价协议进行收购,年纯收入达2万元。
    蒲城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自前年起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每个贫困村提供30万元,在全县推行“村党支部+经济合作组织+群众”产业扶贫模式。洛滨镇把马湖、洛西、寺庄等8个村组建成“利益共同体”,利用辖区果木资源丰富、日光充足等自然优势,先后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40万元建设怡农香菇产业园,去年已建成标准化香菇棚32栋,每年可采摘5茬,年出菇约30万公斤。
    镇上指导成立了怡农香菇合作社,贫困群众可自愿采取“入园务工、承包经营、入股分红”等不同方式获得经济收益,当前已有近百户贫困群众与合作社签订了产业对接协议。香菇合作社从山西万荣县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汪德宪,在引进优质菌种的同时,对入园群众手把手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此外香菇产业园还引入了菌棒自动化制作、立体栽培、四季产菇、鲜菇分级冷链储藏、精深加工等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洛滨镇是远近有名的苹果产区,大量废弃果树枝用做香菇生长原料,不仅解决了昔日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发展起又一富民产业。据怡农香菇合作社产业部经理赵国印介绍,合作社与洛滨镇永信食品公司等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确保以不低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由于本地香菇色泽度好,肉厚纹美,产品成功打入西安华润万家超市,并畅销本省铜川、咸阳及山西省多地,按当前市场价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一朵朵美丽的“香菇伞”,成为贫困群众脱贫道路上的“幸运伞”。马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克跃告诉笔者,通过“村党支部+怡农合作社+群众”的形式发展香菇产业,全村已有55户贫困群众走上脱贫之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