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在陕西留坝玉皇庙镇关房子村股金分红大会上,彭付兰老人感慨——
“我70岁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事”
    彭付兰老人(右一)刚领到分红。

    分红大会现场。
    本报讯(记者 姚远)“杨顺全分红1000元,杨喜庆,杨喜庆来了没有,分红1000元,李代章分红500元……念到名字的都往前面坐,等会儿领钱。”1月11日,在留坝县玉皇庙镇关房子村首场扶贫社分红大会上,镇干部周蓉拿着话筒吆喝起来。
    关房子村距离县城60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120户37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54人。交通闭塞,村民产业脱贫致富困难重重。
    从2016年8月开始,留坝县分批次在每个行政村成功组建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扶贫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本质是在村支部领导下,集经济运营、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
    扶贫社做为独立法人,在保留村级合作社基本属性的同时,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功能是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管理服务。扶贫社之下,设立若干个专业生产队和服务队,从事具体的村级事务管理、组织群众生产、服务群众生活等工作。
    关房子村去年1月也顺势成立组建扶贫社,按照每股1000元,每户最多入两股的原则,吸纳60户村民,募集7.7万元股金,入股的村民全部要参与分红。
    “去年,我们村承建小型代建项目收入18.1万元,花卉销售收入7万元,自强砖厂实现收入2万元,一共盈利27.1万元……”村支书杨兴明自豪地向村民报告,分红大会正式开始。
    领到分红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而当初入股观望,没有领到钱的村民,感到懊恼和后悔。在现场,一位身着红棉袄,头戴红帽的老人引起记者注意,通过交流得知,老人名叫彭付兰,今年70岁,家里7口人,子女孝敬,家庭和睦。
    老人年龄虽大,但仍然耳聪目明。“是女婿去年入股2000元,这次分红1000元。我今年70岁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事。”老人数完钱,掀开棉袄,把钱装进衣兜,时不时地还摸几下,生怕丢掉。坐在旁边的村民接过话茬帮腔:“1万块钱存在银行,每年利息才两百块钱。在互助社入股两千元,不到一年,就领分红一千元,这,比银行的利息高多了。”“是啊,党的扶贫政策好,干部攒劲,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当天,有60户村民共领到分红3.85万元,现场发放劳务工资10.1万元。今年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每人需要承担190元,扶贫社又拿出利润,为318位村民代缴合疗3.18万元,每人100元。让全体村民得实惠,这在该村也属首次。
    “请大家放心,明年的分红会比今年更多。”中午时分,从音箱里传出村支书杨兴明的庄严承诺。
    留坝县村级扶贫社经营模式,使每个村都告别了空壳村。村上有了收入,村民就会主动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勤劳致富、敬老爱亲、文明诚信蔚然成风。乡村振兴战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尽显。
    留坝县扶贫社的成功经验在汉中市得到复制,目前全市已经有500多个行政村组建起扶贫社。县委书记许秋雯连续两年到中央党校,推广介绍其经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