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党建创新“星光灿烂”
杜亚勋 本报记者 黄河 孙金龙
“今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我的父亲因病去世,公司常总带人到我家进行了探望,还提前给我支付了当月工资并送来了2000元的慰问金。第二天,公司又来了10多个人,里里外外帮我料理丧事,直到父亲安葬后,他们才去了工地……”1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陕西龙林建筑有限公司采访,项目部技术员任阳峰这样说。
任阳峰所说的“常总”就是公该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常再来。这家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富县最早推行“四访、四谈、四培养、争作四个表率”工作机制的企业。
富县组织部非公党工委书记王建斌介绍说,全县目前共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131个,有党员的111个,其中单独、联合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32个,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4.4%和85.7%。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紧紧围绕“红领引航、百家争先”的党建主题,始终坚持“三融入”(党建融入发展,党员融入群众、服务融入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四访、四谈、四培养,争作四个表率”工作机制,推动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四访”即党员职工生病和住院必访、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必访、家庭出现矛盾必访、干部职工过红白喜事必访。“四谈”即对新进员工必谈、员工之间有矛盾必谈、员工工作出现失误必谈、员工受到处罚必谈。“四培养”即把优秀员工吸收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推荐为中层管理人员、把中层管理人员推荐为决策人员。“四个表率”即支部引领做助推发展的表率、党员示范作全体员工的表率、员工实干作爱岗敬业的表率、积极奉献作回报社会的表率。
富县绿平公司销售经理张广平,由一名普通的销售员逐步成长起来的党员,最后成为管理决策人员兼党支部书记。他创新推出了“支部抓培训、果农抓生产、合作社抓技术、企业抓营销”的模式,将产品销售到全国34个主要城市并远销至东南亚国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632万元。陕西龙林公司员工张娜每年都能超额完成销售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并被选拔任用为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兼人事部经理。
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16次,捐物、捐款达2000余万元;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0余次,培训贫困人口2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补贴资金达800余万元;帮扶200多户贫困户按期脱贫。
王建斌说:“今年,我们党组织深入员工家庭访谈50人次,化解矛盾10余起,解决困难35件,培养发展党员11名,有6名党员进入管理层,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今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我的父亲因病去世,公司常总带人到我家进行了探望,还提前给我支付了当月工资并送来了2000元的慰问金。第二天,公司又来了10多个人,里里外外帮我料理丧事,直到父亲安葬后,他们才去了工地……”1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陕西龙林建筑有限公司采访,项目部技术员任阳峰这样说。
任阳峰所说的“常总”就是公该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常再来。这家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富县最早推行“四访、四谈、四培养、争作四个表率”工作机制的企业。
富县组织部非公党工委书记王建斌介绍说,全县目前共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131个,有党员的111个,其中单独、联合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32个,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4.4%和85.7%。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紧紧围绕“红领引航、百家争先”的党建主题,始终坚持“三融入”(党建融入发展,党员融入群众、服务融入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四访、四谈、四培养,争作四个表率”工作机制,推动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四访”即党员职工生病和住院必访、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必访、家庭出现矛盾必访、干部职工过红白喜事必访。“四谈”即对新进员工必谈、员工之间有矛盾必谈、员工工作出现失误必谈、员工受到处罚必谈。“四培养”即把优秀员工吸收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推荐为中层管理人员、把中层管理人员推荐为决策人员。“四个表率”即支部引领做助推发展的表率、党员示范作全体员工的表率、员工实干作爱岗敬业的表率、积极奉献作回报社会的表率。
富县绿平公司销售经理张广平,由一名普通的销售员逐步成长起来的党员,最后成为管理决策人员兼党支部书记。他创新推出了“支部抓培训、果农抓生产、合作社抓技术、企业抓营销”的模式,将产品销售到全国34个主要城市并远销至东南亚国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632万元。陕西龙林公司员工张娜每年都能超额完成销售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并被选拔任用为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兼人事部经理。
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16次,捐物、捐款达2000余万元;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0余次,培训贫困人口2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补贴资金达800余万元;帮扶200多户贫困户按期脱贫。
王建斌说:“今年,我们党组织深入员工家庭访谈50人次,化解矛盾10余起,解决困难35件,培养发展党员11名,有6名党员进入管理层,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