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郭菊萍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居住和生活,城乡各方面差距仍然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注重价值引领,倡导美善淳朴村风民风
    近几年,农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内水泥路面整齐划一,道路两侧精心设计栽植的树木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宽敞的村民娱乐广场,健身娱乐器材一应俱全。但是,与之不和谐的一面仍然存在,有些地方,村民仍然喜欢随手乱扔垃圾,不将垃圾送到指定地点;尊老敬老爱老观念淡化,重幼轻老、轻养重葬、儿媳重父母轻公婆现象突出。
    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让其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广泛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鲜明正确价值导向,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焕发农村经济生机活力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要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决不能千佛一面。努力实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使不同乡村有不同的产业和专业特色,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力争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实现品牌效应。
    注重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加快建设“人的新农村”。广大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乡村振兴战略,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引导农村大学生,涉农专业大学生回到农村,参与乡村建设,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