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乡村旅游不丢乡土味
——陕西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扶贫新路径
    佳县坑镇赤牛坬村。

    宝鸡大水川景区。
    旬阳县红军镇红军英雄纪念碑。
    蓝田县山王村。
    陕南茶业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图为一茶厂负责人鲁湘梅(右一)在农高会现场。
    薛辉 胡小宁/文
    11月6日,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以“旅游让农民更富裕”为主题的陕西旅游扶贫高峰论坛,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期间成功举办。来自全省的9名旅游扶贫典型代表及专家学者,与现场300余名群众交流旅游带动脱贫经验体会。省发改委、农业厅、扶贫办、妇联等单位领导出席。
    为集中展示旅游扶贫成果,分享旅游扶贫经验,论坛特别邀请近年来在我省旅游扶贫领域涌现出的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通过与现场群众面对面交流经验的形式,让农民充分了解旅游扶贫政策和方法途径,达到了教会农民干、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干的目的。
    嘉宾们的发言,不仅展示了全省旅游扶贫的阶段性成果,而且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了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信心,拓展了扶贫路径,受到了现场群众的热烈欢迎。“旅游让农民更富裕”主题论坛既是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生态更美丽、农业生产更精彩、农民生活更美好的实际行动,乡村旅游不丢乡土味,对于推进全省旅游扶贫深入开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中乡村美景变“钱景”
    提起乡村旅游扶贫,人们经常会提起的是宝鸡市大水川景区。该景区通过“生态+旅游+扶贫”发展路径,带动就业人员13000人,将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8万元,实现该地区“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铜川市新区玉皇庄园的丁明超通过安置就业,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开办电商拓展旅游商品销售等途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9人脱贫。
    太白县黄柏塬镇黄柏塬村村民刘亮,通过开办农家乐等途径实现“勤动手早致富”的愿望,成为精神物质双脱贫的典型代表。
    蓝田县玉山镇的山王村曾经是无人问津的贫穷村庄。如今,因油菜花蹚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用该村村支书王宏安的话说就是:“别人卖核桃、搞养殖,我们村卖风景。”
    2014年,山王村成立了旅游公司,以油菜花为主打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全村56户贫困户221人已全部实现脱贫,风景变成了“钱景”。接下来,村上还兴办了水上乐园,组织群众办起了10余家农家乐、家庭旅馆,使村民身份实现了“村民变股民、民房变客房、上山变上班”三个转变,全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2500元。
    如今,跟着村上发展的春风,村上的妇女、老人纷纷在家门口卖起工艺品、野菜,旺季时一天都能进账一百多元。全域旅游开始后,山王村这个过去贫洼地变成金窝窝,油菜花成了金苗苗,让山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目前,山王村后续开发的项目有千亩花海、景观荷塘、水上乐园,同时万亩空中花海长廊、养心谷、河谷休闲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观赏性的景点和项目也开发在即,丰富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拉长了旅游产业链。
    陕南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
    陕南有很多茶企,不仅可以带动一方靠产业致富,同时也可以拉动乡村旅游大发展,西乡县巴山荞园茶业有限公司便是如此。该公司以乡村旅游带动了茶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化”方式,帮扶了12个贫困村70户210人增收脱贫。这一典型事例目前已成为很多贫困区、县靠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成功经验。
    留坝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该县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和天然资源,再加上后期的有效再开发,把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突破口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岚皋县“三彩阁”农家乐业主王三翠,与附近50余户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100余元,开办的嘉瑞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0多人。
    目前,留坝县通过旅游扶贫示范区创建,已经使该县70%的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为全省各地创造了示范经验。
    陕北全域旅游带动乡村发展
    在陕北,佳县的赤牛坬村名声远扬。该村通过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路径,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而且带动周边贫困村农产品生产销售,走出了一条偏远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近年来,延安市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县、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名镇、旅游示范村的创建和沿黄旅游带发展、旅游土特产生产销售等6个方面带动旅游脱贫。按照“旅游景区+果蔬禽蛋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旅游景区+特色农庄/农家乐”等发展模式,培育景区依托型旅游乡村,已经形成“景村一体化”的合作共赢格局,带动了很多景区周边乡村发展。
    目前,陕西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乡村旅游业无疑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成为了陕西精准扶贫新途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