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旬邑:乡间“清风”拂面来
  通讯员 刘亚妮 范磊 本报记者 王力
    近日,在旬邑县马栏镇长舌头村道德讲堂内座无虚席。原来这里正在开展以“抵制天价彩礼”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今年以来,该县以“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小场所发挥大功能
    “以前农闲时节,大伙聚在一起打麻将、谝闲传。如今,我们没事就去村里的文化大礼堂编排节目、看表演,特别开心。”9月20日,正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的王大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建设农村文化大礼堂、道德讲堂是该县推进移风易俗阵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小场所真正发挥了大功能。目前,全县各村普遍建成文化大礼堂、道德讲堂,先后开展各类活动328场次。
    此外,该县还积极推进“好人一条街”、善行义举榜等阵地建设。
    “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该县西头村村支书李邦靖最近比较忙,村里有好几家办红白事,作为“红白理事会”会长的他既要帮着操持,还要负起监督职责——酒席不超过20桌,香烟每盒不高于10元,酒每瓶不超过50元……
    前几天,村民李毛逗儿子结婚,本打算大办一场。得知此消息后,李邦靖马上来到他家,对比算账引导其从简操办。起初老李还有些顾虑,经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老李决定一切从简,整个婚礼才花了不到2万元,省下的钱还给儿子做起了小买卖。
    近年来,该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帮助各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道德“滋养”良好乡风
    “开展移风易俗,就是要提升全民素质,改变群众的思维方式。同时,改变农村社会风气也需要现身说教,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让移风易俗新风真正入心、入脑。”该县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县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民风的抓手,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培养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和凡人善举。同时,开设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讲述道德故事,引导村民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设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档案”,将本村涌现出的善行义举记录在册。
    不仅如此,该县还把移风易俗作为道德讲堂的必讲内容,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制作文化墙和宣传栏,让老百姓随处看得见、感受得到文明生活的好处,从而起到良好的熏陶感化作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