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美丽村庄扮靓宝塔
——宝塔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异彩纷呈
    冯庄乡康坪村污水处理站

    河庄坪镇赵家岸村
    冯庄乡康坪村改善后的民居
    南泥湾镇马坊村
    冯庄乡康坪村村民院落一角
    付靖雅 本报记者 杨磊 文/图
    今年,延安市宝塔区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理念,以创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为目标,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创建生态乡村128个,占辖区行政村总数的40%;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村47个,占14.7%。
    截至第二季度,宝塔区共投入人力52630人次,动用机械治理1837台次,清理垃圾1989吨,整理河道79.4公里,清理水渠113.6公里。全区有169个行政村配置了垃圾收集设施,配置垃圾转运车177辆,种植树木715.5万棵,种花、种草2498亩,改造进村道路79.8公里,铺设排污管道43.1公里,新建公共卫生厕所70座,改厕2901户,改造农村饮水工程21处,村庄主巷道、公共场所安装路灯1069盏,启动实施民居改造949户。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占全年计划目标任务总投资的68%。
    本报记者用两天时间,走访了冯庄乡、河庄坪镇、南泥湾镇部分村庄,耳闻目睹了宝塔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村庄整洁,白墙黛瓦,一幅幅墙画,一排排绿树,各种鲜花点缀于门前巷道;天然气进厨房,宽带拉进家;村村都有广场、有亭廊,健身器材应有尽有;示范村建起了污水处理站。宝塔区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美了!
    冯庄篇:
    8月4日,记者驱车沿着冯庄乡杜坪村公路前行,一排排平房和窑洞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脚下,平路侧面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墙画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翠绿的松柏整整齐齐顺着公路向上延伸。
    73岁的刘海生在村委会告诉记者:“村里比过去好多了,旱厕改水厕,家家户户自觉地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子里还修建了污水处理站,污水集中处理就不臭了,村上有大棚有产业,现在的农村不比你们城里人差什么了”!
    “杜坪村通过千方百计争项目,一事一议筹资金。近年来,对新村33户138间新建房屋实施饮水、电路管网入户、道路硬化、外墙粉刷、太阳能热水器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且治理了一条臭水沟,建成了居民健身文化广场。对旧村42户163间窑洞实施坡屋顶改造、外立面粉刷、统一院墙脑畔,拆除烂厕所4座、烂圈舍6座、烂垃圾屋2座;新建公厕2座、垃圾屋3座。同时,对村庄道路、院落内外、空白地段进行绿化美化,种植花灌木共计80000余株,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彻底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乡长杨树伟说,美丽乡村的建设扭转了群众的落后观念,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康坪村是一个14名北京知青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该村把兴产业放在首位,全村共有标准温室大棚150座,大弓棚25座,连栋温室大棚3300平方米,瓜菜效益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形成了组织化发展、园区化承载、有机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杜坪、李庄等村蔬菜产业发展,2016年,康坪村被延安市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
    冯庄乡武装部部长石建荣说,有了产业能更好抓基础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硬化生产道路1500米,配建耳房30座,配套实施了大棚引水灌溉工程,硬化了巷道和拱水坝建设等工程。同时,对全村150户旱厕进行改造,并配建200方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站座,成为全区第一个用上水厕和进行雨污处理的行政村;针对全村天然气没有入户的现状,引入西安市西蓝天然气集团,实施了康坪村天然气入户工程,让康坪村村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使用上了干净环保的天然气,享受上了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目前,冯庄乡在杜坪、康坪、李庄、冯庄4个村开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我们在行动”活动,重点实施完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优化“五化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宜居乡村,让农村人居环境更加靓丽,让农民幸福指数更加提升,倾力把丰富川建成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延安全域旅游重要景区、陕北美丽乡村(全面小康)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生态水保示范区。
    河庄坪篇:
    河庄坪镇位于延市中心城区北部,南距延安市区8公里,毗邻延安北城新区,是宝塔区的城郊乡镇。2011年4月,河庄坪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示范镇,2014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2015年6月又被列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
    2017年3月以来,河庄坪镇依据省、市、区精神和要求,着眼于完善村庄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实施、提升村(居)民环保意识,通过创建康家沟村、赵家岸村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和李家洼村、解家沟村等7个生态乡村,从而实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8月4日下午,本报记者随同社区主任何飞龙走进赵家岸村。村居以灰白色为主调上下两层的平房为主,靠近山脚还有几户住在窑洞,新与旧的存在,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
    “赵家岸村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智慧光电项目,宽带入户,并实现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互动,村民在家里能看到镇上开的会议内容,及时了解政策、技术,用网络看病、销售农产品”。何飞龙说,改善人居环境以来,新建垃圾屋2座,成立村级垃圾收集清运队伍,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长效保障机制;建起了污水处理站,污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实施了山体、道路和广场绿化,栽植各类树木7.5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全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了解,河庄坪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以发展休闲农业为重要渠道。在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围绕“一村一品”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全面促进全镇观光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全镇产业规划,康家沟村、赵家岸村棚栽业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项目以采摘园、开心农场、农家乐等形式吸引周边人群旅游观光。使美起来的村庄也要富起来,逐步形成村容村貌美观、产业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新格局。
    南泥湾篇:
    曾经一首《南泥湾》唱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开展改善人居环境以来,南泥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8月7日上午,雨中的马坊村安静、靓丽,硬化后的巷道显得更加干净,路边的草绿花艳,村委会旁那棵一千多年的老槐树苍老粗壮、枝繁叶茂,见证着马坊村的变迁。
    村主任王军告诉记者,村上过去脏乱差,烂窑、土墙,柴草乱堆乱放,下雨天老人孩子不敢出门。现在变化太大了,硬化了巷道,建了广场,修了水渠,家户土墙变砖墙,家家院子盖起来杂物间或储物间,村上环境好了,村民的精气神也好了,发家致富的信心足了。
    “马坊村村民住房以窑洞、平房为主,依然保持着清朝年间的窑洞、庙宇、石人、石马及大槐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善人居环境过程中,在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基础上完善村庄及院落的各项设施,确保整体风貌不变。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硬化,新修排水渠500多米,彻底解决了村上下大雨泥水泛滥的问题”。镇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冯强说,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发展产业让村民富起来。2017年全村总体思路是以小规模多样化发展种植、养殖业逐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形成长期稳定的产业,共同奔小康。
    据了解,2017年该镇计划创建清洁乡村12个,既全镇所有村庄实现清洁乡村建设,各村积极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配齐环卫人员及垃圾清运设备,同时通过建设垃圾台、污水管网、公厕、化粪池等方式来实现清洁乡村建设目标。计划创建生态乡村南泥湾村、松树林村2个村庄,计划创建美丽宜居村庄马坊村、米庄村2个村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