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靖边县海则滩镇
“代养”模式托起贫困户脱贫希望
    本报讯(靳天龙 通讯员 刘河 白凌燕)“公家给了我17只羊、2头种猪,我年龄大了没有能力喂养,镇上帮扶人安排我的儿子给我代养,我和儿子的收入都增加了,党的好政策对我们贫困户帮助很大。”7月25日,靖边县海则滩镇海则滩村贫困户边俊宝说。
    今年73岁的边俊宝患有前列腺癌,常年吃药,和老伴儿独立生活。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是该村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边俊宝说的代养是该镇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专门摸索制定出的扶贫模式。“协议代养是我们在扶贫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帮扶新模式,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其直系亲属代养,产生收益后纯收入按7:3比例进行分成,贫困户拿七成,代养亲属拿三成。”该镇海则滩村支书刘志高说。
    镇政府干部付永斌是边俊宝的帮扶联系人。据他介绍,边俊宝有低保,再通过代养17只羊和2头种猪,老边一年下来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现在看来这绝对是脱贫的好模式。
    付永斌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边俊宝,没想到边俊宝很快便答应了。村上经过讨论后也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便签订了代养协议。
    脱贫不是“短平快”,也不是“造盆景”。海则滩镇探索出的“协议代养”的产业帮扶新模式,通过给贫困户注入产业帮扶资金,购买种畜,由贫困户亲友代养,并签订代养协议,养殖收益由协议双方按年度、按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模式既增强了贫困户脱贫信心,又能起到实际的带动引领作用。截至目前,该镇已签订代养协议11户,保证了贫困户经济来源,激发了产业扶持的活力,托起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