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老百姓永远记住的人
    本报记者 武德平 通讯员 羽鹏芳
    宜川县高树梁果业专业合作社太厉害了!最近,他们把近40万元发给了254户贫困户。
    这个合作社的创始人是41岁的杨伟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率先在责任田里栽种上了苹果、梨,并主动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学习果树管理技术知识,成了当地闻名遐迩的果树“土专家”。2005年,杨伟平成立了宜川县宜壶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家乡的果品。经过几年努力,杨伟平建立起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2300多亩,有机认证果园432亩和花椒、核桃、壶口酥梨基地,总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伟平在杨凌专家、教授的引荐下,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开始发展油用牡丹。对贫困农民无钱投入的问题,杨伟平决定采取公司与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即由公司投资苗木,负责技术指导,产品购销,加工,利润按3:7分成,农户拿大头。种植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出台,获得了农户的普遍认可,不到一个月就签订种植协议300多份,协议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
    据统计,仅去年秋季一个栽植季节,杨伟平与农民合作,发展油用牡丹3500多亩。
    油牡丹虽然收益较快,但也得两年,这期间贫困户生活有困难怎么办?为此,杨伟平决定由公司为油牡丹集中种植区的丹州镇、英旺乡254户贫困户计入每户1000元的股份,并于栽种后为每户发放先期红利1500元,共计发放资金38.1万元。
    最近,杨伟平再次召开合作社股东代表会议,表明自己发展油牡丹的决心,并将公司的营销策略改变为以冷库储藏、加工、超市销售为主,集中资金发展油用牡丹。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合作社给贫困户发钱的事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