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这一年,扶贫苦下精准力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去年2月,石泉县农林科技局干部姚程杰到太平村去当“第一书记”,一年期满之后,又被任命为太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短短一年时间,昔日的贫穷小山村已大变样。
打好脱贫底子
太平村位于县城的东边,离县城12公里。全村236户,建卡贫困户就占62户。姚程杰还记得他刚驻村时,就下定决心,要把工作干实、干细。要想富,先修路,他就把第一个工作重点放在了村上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分类“一事一议”的办法,一项一项的打底子。
县委书记李启全给村上解决了30万元的基建发展资金,包联单位配套了30万元的合作社发展基金。全村产业路硬化3.64公里,便民桥1座,新建水窖1座,改造22户旧房,申报“交钥匙”工程项目,让21户没有经济能力(或者没有儿女)实现搬迁脱贫的贫困户不再有后顾之忧。联系建立手机基塔,解决通讯不畅的难题。建立农村书屋,新增图书700余册、电脑宽带入户。广电网络公司光纤进村宽带接入68户,接通了有线电视和广播,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方针。
产品找好销路
“太平村山大沟深,把农产品变成钱,村民才能安心发展,太平村杨支书说。”姚程杰也意识到,农民最怕的是生产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为此,该村大力发展订单产业,坚持长期项目+短期项目结合,“合作社+贫困户”、“公司+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结合的多元发展模式,发展天麻、林下养鸡、养猪、稻田养鸭等形式来带动贫困户发展。
县农林科技局支援发展资金30万元,化肥5吨、黑花生种子2300斤,发展蚕桑的免费提供蚕种并进行奖补。支持天麻产业大户带动19户贫困户发展天麻产业。
在产业上,该村采取能人带动发展,成立天麻有性繁育制种基地,7个天麻大户,一人带动二个贫困户,计划今年全村栽植天麻18000平方米。建立魔芋种源基地,在村内林下发展魔芋种源150亩,实现长期、短期都有收入的局面。
不让一户掉队
如何让贫困户成功脱贫?姚程杰和队员们反复商量后,采取包联干部定期到户进行联系,把帮扶对象作为自己的亲戚,在农户农忙时节到户帮插秧、帮助订购肥料并运送到户,辣椒出现病害多到户了解病因并联系购买药物送到户。有的包联干部还利用周六自己找车把贫困户带上到饶峰去学习养牛青储饲料储存技术。
姚程杰告诉记者,在以后的时间里,引导能人整合村内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创建领办1个专业标准化合作示范社,兴办3个家庭农场建立3个种源基地,7名党员联系7项产业13名能人以种养业为主,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全村50余名贫困户稳定增产增收。培育20名职业农民,吸纳1名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力求“用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活一个村庄、富一方百姓”。太平村要建成山林示范村,争取成为县级、市级山林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