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创业之星”刘祥旭:
遍洒爱心在乡村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吴亚君 孟少猛 文/图
    “为了结婚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没想到能免费拍一套婚纱照,这可给我省了一大笔开支,谢谢这家店的老板。”石泉县熨斗镇贫困青年赵某感激地说。和赵某一样能享受到免费拍摄一套婚纱照的还有石泉县其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未婚青年,而赵某所说的老板则是石泉县城一家婚纱店的负责人,也是2015年被评为全县“创业之星”的年轻小伙,名叫刘祥旭。
    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1981年,刘祥旭出生于石泉县池河镇草庙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以务农为生的父母一心想让他走出大山,用知识来改变命运,他们克服了家里种种困难送他上完了高中。
    高三那年,他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要是去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得好几万啊,这对于他们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可是一笔巨大开支。继续上学则会令年迈的父母肩上的负担更重,放弃梦寐以求的“大学梦”,也许会抱憾终生。就在他艰难抉择的关键时刻,在县教体局的帮助下,一位爱心人士同他结对帮扶,资助他直到大学毕业。
    “我当时真的非常幸运,所以我一直心存感激,希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刘祥旭感慨道。由于自身经历,他对那些贫困山区的农民和孩子们的处境感同身受,分外同情。
    2002年夏天,刚大学毕业,年轻气盛的刘祥旭有了外出闯一闯的念头。他只身一人外出打工,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他从最初的销售员干起,靠着农村孩子能吃苦的精神,经过努力拼搏,先后在福建、昆明等地的大型房地产集团担任企业主管。随着职务的晋升,他的视野更为开阔,当看到当地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许多大学生都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他也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强烈愿望。
    和父母商议后,刘祥旭毅然辞掉工作,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待遇,回到了家乡石泉。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他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决定创办一家婚纱摄影公司。
    看书上网学相关知识、外出考察学婚纱店运营管理办法、四处网罗专业人才力求以质量取胜……为了成功创业,刘祥旭想了不少办法。然而除了这些困难,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道“硬伤”,那就是资金缺口。租门面、搞装修、招员工、购设备等等,这些哪样不花钱,多年来在外打拼积攒下来的资金明显不够。他四处筹借资金,仍有缺口,后来通过到县创业就业局咨询,刘祥旭申请了大学生创业贷款,解了燃眉之急。2015年2月,他的婚纱店如期开张。
    “刚开始回来创业,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最起码我努力过,拼搏过,我没有辜负自己。”谈起返乡创业的艰辛不易,刘祥旭说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富而思源,惠泽乡村
    公司在刘祥旭的精心管理下稳步发展,在石泉有了稳定客源。平日里除了管理公司日常事务,他还惦记着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传递爱心”。
    2015年冬天,刘祥旭在后柳镇一心村给一对新人做婚庆时,他偶然看到隔壁家的两位老人衣衫褴褛,旁边孙子的双手又脏又黑。看到这个留守孩子,刘祥旭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这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立即从钱包里掏出500元钱递给了孩子。从此之后,每次下乡做婚庆时,他都会带些米面油等物资,资助一些贫困家庭。
    同时,刘祥旭还带领他的员工们加入到了全县知名的公益组织—爱E石泉志愿者队伍中。业余时间到烈士陵园扫墓、到敬老院给老人包饺子、到汉江河边捡垃圾…,刘祥旭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刘总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会伸出援手,这点点滴滴都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尽力帮助他人。”一直在鑫夫人从事化妆工作的陈晓婷这样说。
    去年12月22日,这一天对于刘祥旭来说是无比兴奋的一天,因为石泉县共青团、妇联、教体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冬日送暖,留住幸福扶贫助困公益活动的通知》。刘祥旭的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将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送去珊瑚绒毛毯,为全县5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准备结婚的青年提供免费婚纱照一套。
    历时3个多月,足迹遍及全县10个镇,150多个村,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刘祥旭都亲自开车带队进村入户、将物品送到贫困者手中。“我和员工们有着同样一种感受,就是当你把东西送到他们手上时,那一个笑容、一声‘谢谢’就是最大的欣慰和动力,尽管我们人力和时间有限,但是我们都不愿意放弃。看看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搞得这么扎实,我们企业也应该尽到社会扶贫的责任。”谈起当时的感受,刘祥旭侃侃而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