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扎根基层写青春


本报记者 强晖 文/图
李家坪村位于镇巴县泾洋街道办西北约2.5公里处,村内山大沟深,地域差别大,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2015年6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工代赈办公室的主任科员戴勇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原则,着力推动该村农业产业项目开发、扶持主导产业,开展特色帮扶等,为村里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李家坪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138户422人减少至94户241人。2016年省、市、县三级年度扶贫工作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戴勇被省委宣传部授予2016年度岗位学雷锋标兵。
确定扶贫思路
为搞好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戴勇和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队队员坚持下村组,摸发展实情;下农户,听群众意见;下现场,督项目进度;访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访民情,了解群众的期盼和心声,访贫苦,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三下、三访’”工作方法。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三委”、群众代表和党员会议,研究探讨和制定了《李家坪村十三五实施方案》,明确了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此外,戴勇还委托省发改委扶贫团共同编制了《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联一包”对口帮扶镇巴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18)》,明确了未来3年扶贫团帮扶的重点方向、优先领域和各处室、委属单位的帮扶责任,突出了帮扶特色,提出对口帮扶工作“五大行动”、“20项主要任务”。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基础保障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帮扶对象全面脱贫的“三显著一全面”目标。
未来三年,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队将聚焦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立足“帮扶”定位,突出项目支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能力、特色产业、对口帮扶“五大提升行动”,扎实完成“两联一包”工作任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加大对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盘龙、长扁组供水及道路建设;百元组供水工程等。
扶持主导产业
草坝生态农场是李家坪村白元组村民周国顺自筹资金组织建设的休闲度假区,多年来白元组附近供电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农场建设供电均靠发电机发电。戴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忙联络解决,经扶贫工作队主动和当地电力部门协调,2016年6月供电问题已经解决。同时,戴勇还帮忙解决了景区的道路和供水问题。目前农场一期工程已完工,于去年7月正式开业,旅游旺季每日接待游客一千余人。另外,为加大对草坝生态农场的支持力度,戴勇还研究探索“扶贫工作队+企业+贫困户”的工作模式,使贫困群众得实惠。戴勇告诉记者,将加快与“秦南易购”的磋商,尽快在李家坪村建立电商服务站,发展村级电商平台,主要开展同城购物、社区服务、文化旅游、餐饮外送等业务。
据了解,草坝生态农场不仅吸纳当地群众百余人前来务工,而且指导群众种植高山蔬菜,当地群众收入大幅增加。种养殖方面,戴勇和扶贫工作队同县、镇、村三级干部一起,对中药材种植和林麝养殖进行了深入调研。中药材种植目前已经和必康药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林麝养殖方面正在加紧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在镇巴县开展林麝养殖奠定基础。
开展特色帮扶
2016年4月中旬,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队联系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赴镇巴县,开展2天的医疗义诊,共接待病人近600人次,缓解了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从2016年开始,村上研究制定了“一处包一户”的结对方案。春节前,进行了集体慰问,做到一户不落、统一标准。同时,为最大化帮扶贫困群众,在省工程咨询中心联络下,引进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到村上进行慰问,共慰问贫困群众45户,发放近5万元物资。
此外,戴勇和省发改委扶贫工作队将进一步落实1个处室帮扶1户贫困户的工作机制,明确帮扶职责,积极配合对口镇村落实脱贫措施,提升定向结对脱贫实效。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提供适当的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提升精准帮扶工作水平。对已脱贫的帮扶对象,做好成果巩固,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特别是对生活上、发展上仍有困难的脱贫户,积极配合镇村解决帮扶对象的后续发展问题,夯实对口帮扶工作成果,提升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