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每一个故事,都是时代的烙印
三十五年,我用镜头见证大荔的养老事业
    2014年大荔县中心敬老院为俩老人举办婚礼。

    2011年段家敬老院老人正在娱乐下棋。
    1985年安仁敬老院给五保户老人试新衣。
    1980年代敬老院老人听收音机。
    2016年东七体检中心为安仁敬老院老人体检。
    李世居 文/图
    我从上世纪从80年代学会摄影开始,陆续用镜头记录了大荔县敬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看着一张张老照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慨。老照片从侧面记述了大荔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敬老院和养老场所从80~90年代全县仅有三家、床位只有100来张,飞速增长到目前建成各类养老机构70多所,设置养老床位3000多张,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让老人在养老机构住的舒心、安心、暖心,由衷的感谢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
    记得第一次采访敬老院是在1983年3月,我和当年在县广播站当记者的张民强应陕西农民报社约稿,前往大荔县朝邑镇采访敬老院老人过上好日子的新闻。刚到敬老院,就碰见工作人员为五保户老人举行婚礼,老人们幸福的笑脸、羞涩不好意思、令人动容的黄昏恋场景至今难以忘怀。记得当时我还笑着给工作人员说过的一句话“你们真是积福行善的好人,官儿子呀。”到现在翻开照片也让人感到真切,情意绵绵。时间飞快,想想已过了近40年,那时采访的细节已记不清楚,但朝邑镇敬老院女服务员精心照顾孤寡盲人老汉、听着老汉弹奏的“碗碗腔”,好像还在脑海旋转。这位盲人看不见、凭着记忆把月琴弹得那么好听动情,我现在回忆起来,好像感觉到老人对敬老院幸福生活的一种眷恋。再看看那位女服务员的精心照顾老人的情景,瞬间已过去近40年,想着那时估计小我几岁的姑娘服务员,你日子过得可好吗,算着也快到60岁左右的年龄吧,要说积福行善有回报的话,你算第一位,把老人当自家父母养活,肯定交好运,你一定是个好媳妇、好婆婆,儿孙满堂,这也是我的猜想和祝福吧。
    1983年左右,我去了安仁敬老院,那时候正赶上敬老院给老人们试穿做的新衣服,从那时认识了如今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光荣称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个人”、“全国养老机构十大杰出人物”、“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号称的温妍女士,她从18岁干敬老工作到现在,4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大孝至爱细心呵护着数百名农村鳏寡老人,让他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先后为400多位鳏寡院民养老送终,把全部青春精力都奉献在敬老爱老事业上,真是名副其实的“伟大”呀。随后的几十年,我先后近百次来到中心敬老院,20多次到过安仁敬老院,4次到过朝邑敬老院、段家敬老院、苏村敬老院、幸福敬老院、羌白敬老院和官池互助幸福院、高明互助幸福院等10多家,采访拍摄过敬老、养老活动,用了几千张照片记录了点点滴滴的老有所养、幸福晚年的故事。
    30年前拍过朝邑敬老院老人喜结良缘的照片,时隔30多年,2015年又在大荔县中心敬老院碰上五保户老人喜结良缘。敬老院工作人员乐滋滋的忙着“耍媳妇”、要喜糖的美景留在我的镜头里。那是来自下寨镇新堡村65岁的五保户老人和冯村镇新庄村双目失明的64岁老人。三年前入住中心敬老院后,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照料下,两位老人很快就适应了敬老院的生活,也在相互交往和照顾中,渐渐产生了“黄昏恋情”,在敬老院的帮助下,终于修成正果,到民政局办理了登记结婚,领取了结婚证,才有了我拍“蜜月期”工作人员和老两口玩起“耍媳妇”游戏的场景。今日翻出照片,让大家共享一下老人的幸福生活,共同关爱老人、让老人晚年辛福也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
    35年,我用手中的相机拍摄敬老院,是想用画影真实的记录他们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看看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感到无比欣慰。记得在采访中,一位五保户老人对我所说的话:“现在国家政策好哦!我们住单元,看电视,吃喝穿不愁,晚年生活真是幸福!”老人们谈起自己的幸福生活,笑得合不拢嘴。你想,老人们的生活用品定期发放,而且生病住院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都有专人照料,每逢生日、春节等节假日,敬老院都要统一安排庆祝和发放慰问金,“真正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你说,谁不想到这里享受天伦之乐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