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村里有个“王兄弟”
——记眉县首善街道办张赵村“第一书记”王辉
    王辉(中)在查看杨忙勤家的樱桃园。

    高虎林 本报记者 王根平 文/图
    回眉县老家的机会不多,张赵村“第一书记”王辉的名字早有耳闻。他不仅把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带出困境,走向富裕,而且他还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一书记”标兵称号。3月8日,记者回到眉县,联系了首善街道办党委书记达晓阳,说出了采访王辉的想法,一听说要采访王辉,达书记高兴地说:“你说的是我们村民口中的‘王兄弟’吧。走,我陪你去张赵村采访吧。”
    精准村情 如数家珍细如丝
    张赵村是眉县有名重点贫困村,地处眉县县城南段,距离县城4公里,一个落差30米的塬将该村分为东西两部分,村民们长期以来就耕作在塬上塬下,生活环境极为艰苦。
    2015年8月,王辉从眉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职位进驻张赵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谈到张赵村村情,王辉如数家珍:张赵村有6个村民小组,15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28人。其中,通过产业发展及生态补偿脱贫9户28人,异地搬迁6户11人,通过医疗救助脱贫8户25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28户64人。2016年实现脱贫58人2017年计划脱贫70人,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活力洒脱 走活一盘困境棋
    王辉给人的感觉就是精力充满,活力洒脱。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发展的哲理步骤。刚到张赵村的王辉胸有成竹,在方圆2.1平方公里的张赵村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从沟沟坎坎到角角落落,王辉走了遍,也熟悉了个透彻。从修路开始,他首先联系到县交通局,把张赵村塬上塬下九曲十八弯的老路、土路,硬化成3.1公里的水泥路,形成两条主干路与无数条支线路、排水沟连城一片的美丽画面。
    修好了致富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王辉跑上跑下,在眉县电力局的支持下,争取资金6万元,为全村安装路灯120盏,从此解决了全村村民长期以来夜晚“不见光,出行黑”的问题。新装3台变压器为该村解决李十几户冷库电量不足、不断跳闸、冷库猕猴桃储藏难问题。新打3口机井解决了张赵村700亩猕猴桃灌溉难题,新年伊始在他的联系下与天然气公司已签订了天然气入村入户合同。张赵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以猕猴桃、大白菜、樱桃、油桃、香瓜等为特色的新农村。
    党旗引领 包扶奉献真情在
    张赵村有41名党员,为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王辉组织党员学党章,转作风,把张赵村党组织建设成了有活力、团结、向上的扶贫攻坚工作队。每个党员积极认领贫困户,让贫困户及时掌握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形成带动和主动同步发展的格局。为了使贫困户永久脱贫,王书记多方考察,根据张赵村发展现状,引进一个泡沬包装箱加工厂,一次安置贫困户三十多人在该厂上班,月工资都在1800元以上。
    在王辉的带动下,党员,县属各部门纷纷出资出力,送棉衣,米面油。县环保局为贫困户化肥、扶贫资金达10多万元。一杨姓村民告诉记者,王书记来张赵村后,立足张赵村,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该村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电商建设,仅此电商就将张赵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贫困户和村民增加了收入。
    顷情包扶 致富果园心连心
    张赵村二组的贫困户杨忙勤,是王辉包扶的贫困户,老伴患有精神疾病,自己也腿脚不灵便,家里家外都靠他一人,是张赵村老困难户。2016年初,王书记对杨忙勤说,咱们就在你村口那片地里建一个果园,你看怎么样?杨忙勤先是激动,随之就愁眉苦脸,建一个果园,要有本钱才行,家里现在除了两个病人外,一无所有,怎么个建法。王辉笑了笑离开了忙勤家。几天后,王书记拉来樱桃树苗,来到杨忙勤地里,栽好了树,建好了樱桃园。杨忙勤对记者说:“一年来王书记把我家当成自己的家,忙完工作,就来地里施肥、浇灌。为我建樱桃园,自己花费了8000多元了,你看,我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王书记掏钱买的,他可是我的救星,是张赵村的福音啊。”
    “我也得感谢王书记啊。”张赵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怀书突然说,“王书记来村里后支部班子有了活力,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里的贫困户和支部交上了心,他荣获宝鸡市‘第一书记’标兵称号名副其实。”
    离开张赵村时,记者顺着硬化后的道路上到塬上,张赵村一幅妙手珠帘的画面映入视眼:一条条被加宽过的水泥路。错落别致的地形,塬上塬下的村组和猕猴桃,樱桃,油桃各种果园,形成一个民风淳朴、村容整洁、其乐融融的示范生态村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