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爷爷当年做花灯


商洛 陈亮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闹花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小时候,每到了正月十五挑花灯,我们这些娃们家都会唱起这首童谣来。只是那时候老家乡下还没有通电,大都点着煤油灯。平日里大家除了点灯正常照明外,可从不会随便点那么多灯盏的。不过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村子里可是一年之中最为亮堂的夜晚,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挂着两只大红灯笼。
除了挂灯笼,还要在场院、窗台、水井、鸡笼、猪圈、狗舍边分别点上灯盏,寓意来年所有的一切都会平安顺利红红火火!不过点这么多的灯盏可得浪费好多煤油,爷爷就会用萝卜做出一盏盏的萝卜灯来。萝卜灯的做法非常简单,只需把一个粗细匀称的萝卜分别切成约3厘米厚的圆柱形,大头做底,小头朝上。然后用一把小刀挖去中间的部分。萝卜心儿被挖空后,再把一根火柴棒缠上棉花做成的灯芯插在萝卜中间,给里面倒入少量煤油,几盏翠绿和玉白的萝卜灯就做好了。
有了萝卜灯,爷爷还要为我们几个娃娃们做几盏小灯笼。每一年,爷爷都会根据当年的生肖和各自的属相做出不同生肖的小灯笼来。先是把劈好的竹篾扎成各式模型后,再用红纸糊好,一盏小花灯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奶奶一向是剪纸的能手,爷爷每做好一盏花灯,奶奶就会根据花灯的形态和寓意用各色彩纸剪出不同的花型和花字,其次,奶奶还会剪出花灯与生肖相对应的眼睛、嘴巴、爪子、羽毛等,然后爷爷用糨糊小心翼翼的贴在灯笼上。每次做出的灯笼都会与众不同,每一只灯笼经过爷爷和奶奶的精心装扮后,都显得是那么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正月十五夜里,我们就会挑着各自的花灯走家串户,纷纷相邀。大家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相互显摆,欢呼雀跃。那一盏盏小灯笼在每个孩子的手里来回摆动,忽闪忽闪的,就像天上的星星眨呀眨。远远望去,彷如一条跑动着的小火龙。我们每次都是疯玩到夜深人静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觉……
在那些没有电灯的年月里,只有正月十五才是一年之中最为亮堂的夜晚。所以我们大家都特别珍惜。直到今天,我的爷爷早已经作古,各种现代化的电子灯笼早已替代了“爷爷时代”的纸糊灯笼,煤油灯的年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正月十五挑花灯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可于我来说,正是爷爷的纸糊花灯照亮了我的整个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