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大荔有个收藏家叫赵宏


本报记者 武德平 文/图
鸡年伊始,万象更新。当人们都沉浸在年味里时,记者在大荔县偶遇一位文物收藏家,他叫赵宏,四十出头。论资历,他不算老道,但他对瓷器玉器、古籍善本、古旧家具,样样精通。
赵宏痴爱文物收藏多半是因为祖辈的家传和父辈的耳濡目染。他的爷爷曾经对文物古玩情有独钟,收藏颇丰,留下了不少瓶瓶罐罐、古书藏籍、石头眼镜、古钱币……赵宏至今还能记得他小时候从木箱子里取出那带有红鹦哥嘴,绿釉亮眼的大型天球瓶,坐在上面满院子滚来滚去地玩的情景,他感叹那种瓶子若有一个能保存到今天的话,能换不少银子!
那时候,人们普遍对文物收藏比较冷淡,赵宏对此却兴趣浓厚。他不仅经常翻阅研读古籍,而且十分喜欢把玩家里的文物古件。他的父母常常感到欣慰的是,儿子虽然识字不多,却能看懂那么深奥的古书。正是有这样独特的经历,才奠定了赵宏比较坚实的文物收藏基础。赵宏的父亲是原大荔县塑料厂的职工,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酷爱文物,可就是常常叹息自己生不逢时,儿子能在文物收藏上崭露头角,他感到非常欣慰。
“我常做梦,在梦里就好像学会了对各类不同年份瓷器的辨别能力。”赵宏说。瓷器、玉器、古玩似乎都是有灵气的,冥冥之中,赵宏的脑子里好像有谁给注入了一种神奇的能力,使他对文物收藏如痴如醉,越来越有感觉。他只要一见到传世的瓷器,便可以瞬间激发能量,迸发悟性,闪烁灵性。
赵宏的文物藏品有了一定规模后,便在自己家里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文物展厅”。走进店内,瓷器精品摆满了几十个玻璃展柜,给人的感觉是古朴优雅,琳琅满目,异彩纷呈,门类之众,震撼不已。据了解,这个展示的平台,无偿地给文物收藏爱好者们提供了品赏切磋和交流研讨的环境。
“文物终究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的资源,文物收藏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善举。”赵宏搞文物收藏的路子还很长,还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我希望,省内外的文物爱好者和行家们能来到这里共同赏阅,文物部门和科研机构也能来到这里交流共享,让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之美世代相传,让更多的人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赵宏对记者说。